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表现为关节炎、指趾炎及附着点炎等,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AS尚无根治方法,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目前首选的药物,可迅速改善患者的腰背疼痛与晨僵,减少关节肿胀疼痛,然而由于服用NSAIDs药物往往会带来胃肠道及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患者常难以坚持长期用药。对于使用NSAIDs治疗后活动度仍然较高,则推荐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但生物制剂同样有其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或注射点反应,及感染机会增加等。

免疫吸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通过体外循环,利用特殊吸附材料直接清除血浆中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免疫吸附技术可使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减少,病情缓解更加直接有效。本研究通过免疫吸附治疗AS患者,并检测AS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免疫吸附对AS的治疗作用。

资料与方法

01

研究对象

选取年5月~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AS患者共60人,其中30例设为免疫吸附治疗组,对照组30例。60例AS患者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18~45岁。2组间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因素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齐同可比性。

02

观察指标

检测ESR、CRP,治疗1周、1月、3月分别检测上述指标,并评估BASDAI评分。

03

治疗方法

免疫吸附治疗组使用JF-A血液灌流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A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设备进行操作,经股静脉穿刺置入双腔导管构建血液通路,将血液引入管路经血液泵引至体外循环,通过血浆分离器进行分离,而后将分离出的血浆进行免疫吸附,再将去除病理成分后的血细胞与血浆回输至体内。每2天进行1次免疫吸附,共3次,后改为口服塞来昔布mg,早晚各1次,疼痛明显改善后改为mg,每晚1次,疼痛基本缓解后停用;沙利度胺75mg,每晚1次。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及沙利度胺,用法同免疫吸附组。

0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治疗前后使用Wilcoxon检验,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组患者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

通过对60例AS患者治疗前ESR、CRP进行检测及评估BASDAI,2组间ESR、CRP及BASDAI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患者治疗1周后炎症指标比较

免疫吸附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CRP、ESR及BAS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组患者治疗1月后炎症指标比较

免疫吸附治疗组在治疗1月后,CRP、ESR及BAS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组患者治疗3月后炎症指标比较

免疫吸附治疗组在治疗3月后ESR、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免疫吸附治疗组绝大部分患者塞来昔布用量可减少到0.2g/d,相比对照组塞来昔布每日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AS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免疫吸附技术能短时间内有效清除体内自身抗体、炎性因子、免疫复合物等,阻断体内炎性反应,从而迅速控制病情,且相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平稳地度过危重期,最大限度地提供“治疗窗口期”,目前已广泛用于辅助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中免疫吸附治疗1周后,免疫吸附组CRP水平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免疫吸附治疗1月后,免疫吸附组ESR、CRP水平、BASDAI评分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提示免疫吸附治疗后,炎症指标下降更快,炎症恢复较快。在免疫吸附治疗后,免疫吸附组患者较对照组塞来昔布的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免疫吸附治疗可减少NSAIDs用量,从而减少了NSAIDs可能带来的风险。免疫吸附可迅速控制患者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免疫吸附虽然不是治疗AS的首选方法,但它对于部分不能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来说,是一种特异性强、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新技术、新疗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文案整理:邹贵勇

编辑:苏碧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zz/11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