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医院骨科九区陈伟副主任医师成功完成了一例双节段截骨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患者可平卧休息,再也不用弓着身体行走,又可以站着看到久违的天空。如此高难度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手术,是我院骨科矫形手术的又一经典案例。

患者于先生,今年44岁。18年来,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无疑是腰背痛、逐渐加重的驼背,行走困难,夜晚不能平卧休息、胃口差,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于先生曾到外院多处就诊,均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建议行后凸矫形术,但因该术式难度大,风险高,且全国仅少数医师能独立完成该手术,故四处求医碰壁,同时,也因患者及其家属考虑手术风险大、经济困难,久未施治。

直至今年,于先生慕名来到我院,找到陈伟副主任医师,寻求治疗帮助。陈伟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仔细查阅患者影像学资料,测量角度,发现于先生后凸角度大,高达96.4度,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他根据最新文献报道及以往经验,采用以肺门作为躯干重心的截骨矫形方案,结合最新Surgimap软件模拟截骨方案,并参考该患者术前颌眉角:77.5度,术后患者颌眉角控制在10-20度为最理想状态。陈主任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日后的工作需要,最后拟定截骨角度为60度,经胸12及腰3双节段椎弓根截骨矫形。

整个过程在神经及硬膜边上操作,稍有不慎,便可导致神经损伤、硬膜破裂,而引起下肢瘫痪等风险,同时截骨位置的大血管损伤也是可能潜在的风险。基于近年来陈伟副主任医师积累的脊柱畸形截骨矫形的经验以及神经监护仪的常规使用,手术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在我院麻醉科及手术室护理团队全力配合之下,该手术用时6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无神经及血管的并发症。陈伟副主任医师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后,截骨区的愈合是很快的,2-3个月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截骨区融合,因此,患者很快就能正常的生活了”。

术前麻醉体位

术中情况

据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骨骼、脊柱及骶髂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进行性、独立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病变特点为椎间盘纤维化及其附近结缔组织钙化和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为其病理标志及早期病变,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3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曾被认为男性多见,现有报道指出本病在两性分布上基本相等。AS患病率可因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多为0.2%-0.4%,我国约为0.3%。本病多呈上行性发展,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逐渐累及腰、胸、颈椎,最终形成AS后期特征性姿势。临床表现多为炎性腰背痛、僵硬、活动受限,亦可有外周关节炎、肌腱端病、眼炎及其他关节外表现。AS发病多呈隐匿性,病程长,后期可致脊柱或受累关节发生骨性强直,行走困难,甚至终生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该病需要行手术矫形治疗,我院为全国少数能独立完医院。

陈伟副主任医师曾多次赴国内外著名脊柱中心学习交流先进的治疗理念,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脊柱矫形经验,在梁珪清主任的指导下,陈伟副主任医师主刀圆满完成了我院首例双节段椎弓根截骨治疗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目前已完成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矫形手术均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效果满意。

术前与术后影像学资料对比

术前与术后行走对比

患者于先生术前无法平躺

术后可平躺可在床上翻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ys/119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