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 脊柱炎治疗 >> 五一特辑班级日志middot第十八期
说到北大这个五一假,当然要先放一张图:
这么长的假期,当然是出去浪啊!
在这个长得令人羡慕的假期里,临床五班的同学们有的去欣赏了美丽的景色,有的去体验了不同城市的风采,也有的参加了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本期节目,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五一假怎么过。
◆◆◆◆
社会实践
将爱心带入贫困乡镇
◆◆◆◆
孟洋
河北凤山走访记
——我所记忆的历史还在前行
人间四月芳菲尽。
可是丰宁县的公路旁,在层层叠叠的山丘上,油松墨绿,杨柳嫩黄,角落还有星星点点的映山红。距京不过几百公里,竟别有一番人间。
丰宁是河北第二大县。广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伴随着不平衡的发展。最早评定时,丰宁一举脱贫。是在仔细调查后,几个村镇才得到了应有的贫困指标和扶助。
我们的任务,就是代表爱心社实地调查。收集当地贫困学生的资料,最后提供给资助“河北计划”的爱心人士。
走进凤山镇的几个村子,很难将“贫困”和眼前景象联系起来。和我老家的农村相比,这里房屋更整齐,少有垃圾杂物,红砖围墙朴实又可爱,光亮的玻璃甚至有点窗明几净的意味。只有走进屋子,你才惊觉,有什么事发生过。
意外致贫。
图一单从外表往往看不出贫困
“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供她上学。”
Y家是我们走访的第一户人家。小院干干净净,屋里冰箱、洗衣机、衣柜都有,墙面粉刷得雪白。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8亩薄田,靠天吃饭。不旱不涝,能收斤玉米。1斤8毛钱,除去种子化肥、雇人播种收割的钱,一年能有元的收入。外出打打工,能在温饱之上有点积蓄。直到——
“要不是我得了这病,还是可以维持的。”母亲查出了胃癌,化疗20天一次。一次两万块。药费一年十万。钱都借不到了,低保户还是没批下来。
Y的母亲说,要孩子上个好大学。这个家庭,最珍惜的是贴在墙上孩子的奖状,最不愿看到的是厚厚一叠化验、诊断、收费单。
阿姨的苦笑和沉默,砸在我们心上。又走了几家我们才明白,这还是苦难中,夫妻相互依靠着才有的星星希望。
图二每家都攒下了许多诊断书
“一个医生说一个样。用钢丝刷擦,别人都挺不住,可他挺住了。过两天又长出来。”
M的母亲偶然提起病急乱投医的细节,我们冷汗如雨。
16年,M忽然浑身长满皮癣。镇医生、县医生,谁也说不出所以然。尽管不传染,M逐渐不愿出门。
医院治疗,医药费、交通费、食宿,是极大的负担。县医院医生水平有限不说,药物也少。“打个比方,城里有种药,头疼有治头疼的,腿疼有治腿疼的。可县里只有种哇。”李主席介绍,医院能报销九成,城里只有百分之三十。健健康康还好,大病必然致贫。
M所在的村,是有名的文明村。村长年轻有为,建了一批基础设施,院墙统一粉刷,公厕甚至用瓷砖砌了月洞门。然而几百万的政府投资,尚未飞入M家。
“住院住院,住什么院?”
几年前,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实在没钱治的是W家。现在病情被耽误,只能缓解痛苦的还是W家。
房子是7年前盖的。墙始终没粉刷。
图三贫困户家里一般比较杂乱
更深重的灾难还在后面。如果主要劳动力重病,家庭都会全力治疗。一旦治疗无效,那么失去经济来源的孤儿寡母和老人,往往面临着永远还不上的外债。
无依无靠的母亲们,往往说着说着,眼泪再也止不住。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给了鱼竿,他们握不住啊!”同行的台湾小姐姐感慨道。
“这周围的人,都知道我儿子的事……”
C家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七年前,一直在外打工的C的父亲,回家时偶然剃了个光头。他被黑社会头目误认,头部被打成重伤。花了十多万元,抢救无效。凶手打通关节,找个替身做几年牢也就完事。
上访。无果。继续上访,被威胁。终于不了了之。
这要在以前,可是杀父之仇呀。我胡思乱想时,看到一个小男孩,活泼、阳光、无忧无虑。这就是C了。
风沙扑面,日光刺眼。
“我们自己承受。”
巷子里七拐八拐,终于找到目的地。李老师说,他从没来过T家。T的母亲回答:这附近不少人都不了解我家的情况,“谁难受谁知道啊。”
T家女儿是脑瘫,从小靠人照顾,20岁时去世。T家的长子,好好的大小伙子,有天忽然说腿疼。镇医院没查出毛病。最后在北京,确诊是骨肉瘤。
治疗中,希望一点点流失。4年前的春节,卧床的儿子血管破了。“就从西屋走到东屋的功夫,血流了一地,不行了。”“我就瞅着,那叫一个快啊……”
儿子死后,低保马上被撤销,再也没批下来。“就因为我们家有牛!那牛还是借钱买的——总得自己赚钱,不能等着别人来帮……”T母亲及其刚强。
图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C家还有老头子,我没个主心骨哇。”
J的父亲患格林巴利综合症去世。病很罕见,河北省仅一例。
“那年春节,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最后是到村里要了五百块钱。”J的母亲哭了,攥着面巾纸。
我们送J一个本子,她一直珍而重之地捧着。
“我再一走,她们可真成孤儿了。”
L父亲患恶性脑瘤去世。母亲得过乳腺癌,身体不好。她给人洗衣服,供两个女儿念书。
听说有人癌症复发了,担心自己再出事,哭了又哭。
“妈妈,我都好几年没穿过凉鞋了。”
H的母亲乳腺癌晚期。H患有顽固型牛皮癣,只能卧床自学,竟考进了年级前几名。
见面后,发现这个小姑娘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说话大方,一点也不怯生,坚强得让我们心疼。愿望是穿上短袖短裤,和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学。
图五我穿羽绒服的季节,孩子们瑟缩在校服里。
随后来到凤山二中。一千多名学生的初中,主教学楼和操场由国家投资,与镇上低矮的平房格格不入,让人有种来到城市的穿越感。只有真正进来,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真正的差距来自软件。学生作文水平停留在小学生阶段,一整页“书”字写着写着成了三横。他们的目光,普遍有点视野小带来的呆。唯一的活泼,是在走廊看见不穿校服的我们,以为是犯了事的:有烟不?
图六狭小的会议室呈最密堆积
校方邀请我们分享些学习经验,大家说提高效率、调整心态。此时,我的无力感极其强烈:该怎么说,只有出去,才能接触外面丰富广阔的世界?又该怎么说,以你们的资源,想考出去有多难?说不出口的是,知不知道,这几位北大学长享受着万里挑一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们的方法你们无法复制?
来到小川小学,割裂感有增无减。学校名称为了纪念诗人郭小川,硬件绝对一流,甚至有舞蹈房,有比我的初中还要好。可是真正的生活,躲在课本剧、种植实践和剪纸课背后。
图七有“塞北第一楼”美誉的凤山戏台。张学良曾在此发表抗日演讲。凤山或许能发展旅游业
图八原凤山文庙前的石狮,爪子是破坏后用水泥重砌的。文物保护仍任重道远
幸运的是,无论到哪里,始终有愿干实事的人。接待我们的李老师是名班主任,还是抽出两天领我们各村各户地串,对贫困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发起“河北计划”的李主席,对凤山的未来很有看法,“我们计划发展‘一村一品’,这个村专搞剪纸,那个村专种山楂……”他经手的善款已近百万。
他们都是有普通烦恼的普通人,却有种动人的基层的力量。
返程时想,还没有能力资助别人,我能帮的就这么多了。但总想再做点什么,让更多人知道。一不留神写了不少,谢谢你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