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 脊柱炎诊断 >> 17日入伏,准备好热热热了吗
放暑假了,休闲几天下来掰指一算,呦呵,7月17日是“头伏”第一天。
气象局预计17日北京天气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23℃。所以小伙伴们,衣服可以晒了,防晒霜可以涂了,凉席和遮阳伞可以拿出来了。
入伏从何算起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年入伏时间为7月17日。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是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都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最多而散发的热量最少,天气也就最热了。“三伏”之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三伏”。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入伏吃点什么好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俗语,叫作“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虽是迷信说法,但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新粮营养丰富,吃后出一身汗,发汗可以驱病,所以六月食汤饼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吃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天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吃饺子也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入伏的治病良方——“三伏贴”三伏贴其实是中医针灸疗法里的“天灸”。将药物研磨成粉,用酒、醋、生姜汁等加工后,调制成糊状,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哪些人可以贴“三伏贴”?
很多病都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进行防治。比如,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咽炎;风湿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膝关节炎等。还有阳虚怕冷、体质差、颈肩腰腿痛、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外感的儿童和痛经、四肢冰冷的妇女都可以使用。
三伏贴,都是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等温补作用的药物,通过穴位进行敷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三伏贴”不是速效药,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都要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病症大多能明显减轻,或减少发病次数。
-END-人民教育出版社出品
赞赏
长按怎样治白癜风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jc/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