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 脊柱炎病因 >> 分享海丰办事处ldquo忆rd
家风是社风基础,一个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为积极营造和睦的家庭文化氛围,提升家庭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不断把“好家风”家庭引向深入。日前,通过民主推选、评比,海丰办事处王珍巧等5户家庭被评为“好家风”家庭荣誉称号。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福宝一起走进这些“好家风家庭。
王珍巧家庭
在汇丰小区里,住着这样一个大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他们教子有方,精心培养下一代。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家庭和谐幸福的真谛,他们就是王珍巧夫妇。
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王珍巧和丈夫李海平结婚几年来,孝敬父母。许多人问她:“为什么你的家庭如此融洽?”她总这样说:“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耐心细心,培养孩子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王珍巧一家重视先成人后成材的理念,注重孩子在身心上的健康成长。平时夫妻俩工作都比较忙,但对儿子生活上的照料、学习上的辅导从不马虎。养育子女是一件极其艰辛的事情,但是他们从不推拖,总是有商有量,做好子女教育问题。在他们的培养下,儿子茁壮成长,在家知道心疼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的家中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年,公公突发急病,他们全家紧急奔赴老家照顾。妻子王珍巧贤惠孝顺,尊老爱老,善待公婆,把公婆看得比自己的父母还亲,照顾得周全可靠,体贴得细致入微。她平时总是细心观察二老缺什么、喜欢什么,尽量满足公公婆婆的需要。公婆稍有烦心事时,她总是千方百计,变着法儿让公爹、公婆高兴;尤其是逢年过节、二老过生日时,她都会和爱人一起去为他们精心地选购礼物。
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邻居家谁有了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会伸出热情的手,跑前跑后,主动去帮助。住在沁园二村时,认识了邻居王阿姨,王阿姨子女在外地,王珍巧就像关心自己的老人一样,天天问寒嘘暖,牵挂在心,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关心倍至,照顾周到。她的真情,她的善举,使老人十分感动,也感染了左邻右舍,邻里和和睦睦,亲如一家。
李海峰家庭
李海峰的家庭是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但却有着良好的家风,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子孙贤的传统。
和睦家庭人人夸
李海峰夫妇俩年来到农场工作,年大女儿出生后,为了让儿子儿媳能安心工作,婆婆义不容辞的来到农场,帮忙照顾小孩。年,李海峰被调往上海工作,不能时时照顾家里,作为儿媳,妻子刘丹华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把婆婆当作是自己的母亲来孝敬。凡事多向婆婆请教,听取她的想法;经常陪婆婆聊天,学习厨艺,沟通感情;每到换季,给婆婆添置合体、舒适的衣物和鞋子;节假日,带上婆婆一起外出活动。婆婆也非常体谅儿子儿媳工作的辛苦,主动为他们分担了很多事情,每天早起给全家做好早餐,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每天料理家务。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他们一家人感情融洽、幸福快乐,成为小区人人夸赞的和睦家庭。
夫妻恩爱比翼飞
李海峰在上海工作后,像海丰很多家庭一样,过着夫妻分居两地的生活,所以孩子的教育、孝敬老人的担子都落在妻子身上。累的时候妻子刘丹华心里也有委屈,每每想到丈夫他做销售工作非常辛苦,也是为了这个大家庭在付出,小刘便又调整自己的心情,继续默默支持小李的工作,家里的小事尽量不打扰他,遇到大的事情就电话沟通一起商量。虽然李海峰很忙,但也总是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只要周末没有工作,他一定从上海赶回来,陪母亲聊聊天、陪妻子逛逛街、陪孩子做游戏。结婚八年来,他们夫妻从未吵过架,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也逐渐形成了夫妻恩爱、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良好家风。
养成教育贵坚持
在对待孩子的养成教育中,李海峰家庭比较注重“独立、诚实、仁爱、勤学”习惯的培养。遇到孩子能做主、解决的问题,大人一般不横加干涉,让孩子亲身经历体验过后,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李海峰夫妇总会教育孩子:要懂得知足,要学会分享。平时,婆婆和儿媳总会把自家菜田的蔬菜送给邻居,耳闻目染,小孩子也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并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为人父母当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孩子成才的学校,让她们在和谐、温暖、相亲相爱的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让良好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
吴莉家庭
吴莉家是海丰沁园一村一幢室的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充满干劲的公公,任劳任怨的婆婆,积极上进的丈夫,热情开朗的妻子,聪明可爱的儿子,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他们是崇尚文明、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相敬相爱的一家人。
爱岗敬业,共同提高
吴莉年来农场工作,是一名财务人员,她一贯严谨、认真、敬业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誉,年她还被评为“上海农场优秀员工”。丈夫段左平年来场工作,是一名奋战在农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小段经常要起早贪黑,周末上班也是常事。但他扎实肯干,在技术岗位一干就是十个年头,小段做事认真仔细,工作勤恳踏实,为人平易近人,在单位社区有着很好的口碑。
这对小夫妻工作生活中,相互勉励共同提高。若工作中遇到困惑或懈怠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夫妻二人都会互相鼓励、监督,适时提醒对方,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平常一直给人以非常平和、健康、阳光的印象。
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吴莉夫妻不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体贴,还敬老爱幼,在精神生活上给父母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老人们生活比较节俭,舍不得花钱,平常剩菜剩饭也舍不得扔。吴莉夫妻俩只好悄悄的给他们买东西,有时怕父母说他们浪费,就剪掉价格标牌,告诉父母很便宜,是碰到打折买的,这样老人们才会用得很开心,逢人就夸儿媳买的东西价廉物美。不忙的时候,小夫妻俩经常带老人孩子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去转一转,一家人其乐融融。
邻里团结、互相帮助
吴莉家庭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同住一个小区都是缘分,都是亲人。”在邻里关系上,因住独门独院的方便,他家和邻居们经常串门走动,有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家里烧的好菜、田里的瓜果都能共同分享。作为孩子家长,在吴莉的带动下,同一楼组的年轻妈妈们也经常聚在一起闲聊家常,讨论种菜经、家务经,邻里之间萦绕着一股欢快和谐的气氛。
以德育人,重视教育
在生活中,他们夫妻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子女承载着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夫妻俩与父母统一意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独立、助人、乐观向上。父母在孩子最好的老师,吴莉夫妇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力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生活上简朴,不摆阔气,从不浪费,处处精打细算。耳濡目染,他们6岁的儿子,上幼儿园中班,在家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还能做些扫地、扔垃圾等简单家务,在幼儿园与同学团结友爱,放学时还能主动帮老师整理桌椅。
于泽文家庭
于泽文的五口之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全家人以“歧黄传承、厚德善念、惠泽苍生”的家训时刻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家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彼此相敬相爱,家庭氛围和谐、温馨,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敬业爱岗,同舟共济
年7月,于泽文和妻子毕业于山西运城医校,共同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白衣战士,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尽管当时收入微薄,他们夫妻俩仍先后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临床大专,并在取得大专毕业文凭后继续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临床本科以提高专业知识。于泽文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多次被评为场先进工作者。妻子葛家娟年荣获社区“十大道德模范”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楼组长,她现在在川东服务站负责全站日常工作,带着明确的目标每天奔波于远在多里以外的川东农场上班,把最好的服务送给了川东居民,在短短时间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于泽文夫妻俩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压力,夫妻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共同承担家务。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赡养父母是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以前于泽文年迈的父母一直住在淮安老家,因距离较远,为方便照顾两位老人,他和妻子就把他们接过来一起住,这样他们才能更安心的工作。母亲年迈体弱多病,今年正月出现身体不适,经过输液服药效果不佳,老人说是小毛病过些日子就好了,可他们夫妻俩还是专门利用晚上时间医院挂急诊进一步检查,经过各个方面的治疗与精心照料,老人终于恢复健康。虽然陪父母看病都是平凡的小事,能让父母亲在身边快乐地生活,是他们夫妻是最大的安慰!每逢双休日他们俩主动下厨、做家务,老母亲会说:“家务活我来做,其他我帮不了你们,这点事我还是可以做的,看到你们这么辛苦,我们心疼啊!”这句朴素的话包含老人家对的他们夫妻俩多少关爱、理解和支持。
以德育人,全面提高
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于泽文夫妻俩不管多忙,也会抽时间教育孩子。他们和父母统一教育思想,不骄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她学做人,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孝敬老人,尊敬长辈,懂得感恩,于泽文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她。女儿小雨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爱好医学、渴望学医。年如愿考上了南通大学医学院,现已读大三。在学校,她不仅成绩优异,还热心学校和班级事务,目前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女儿,正直青春年华的她利用暑期时间参与爱心传递家教志愿者服务,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小雨姐姐”。
邻里团结,互相帮助
于泽文家在海丰汇丰小区1幢室,平常与邻居和睦相处,遇到谁家有事都会主动帮忙。住在他们家楼下的邻居田祥娣一人独居,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生活自理困难。他们夫妻俩每天上下班都有意识的到她家门口瞧一下是否需要帮助,主动帮其送医送药、处理生活垃圾。一次田祥娣因行走不便而摔倒,于泽文听闻她的哭喊声立即快奔到她家,费力地将她家的门砸开将她抱起,并再三嘱咐她以后不要关门,以防意外再次发生,有什么事立即打电话给他,不用怕麻烦。
张云峰家庭
张云峰家是个大家庭,这是一个九口之家,丈夫、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孙子、外孙女,一家人相亲相爱欢乐融融的。人们都说家是儿女躲避风雨的港湾,张云峰家庭就是这样,守护在自己的孩子身边给他们支持和安慰。张云峰夫妻放弃老家的生活,毅然从东北来到农场为儿女们照顾小孩,让儿女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说,张云峰夫妇就是儿女最坚强的后盾。
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是张云峰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张云峰夫妻都是普通农民出身,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家里当然也会经常出现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但是他们夫妻给予子女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让子女们可以全心全意工作,夫妻俩承担起全部的家务。虽然家务活是一个极其繁杂、出力不出活的工作,但是夫妻俩不嫌烦不说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努力给子女和孙儿们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受到邻里的赞扬。他们勤俭持家,从不铺张浪费,精打细算,不乱花一分钱。
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子女成才
张云峰夫妇共育一子一女,如今他的儿子与女儿都已经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长大成人且成家立业。虽然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张云峰夫妻却没有放松对子女包括儿媳、女婿的叮嘱与教育,时时叮嘱子女们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上保持踏踏实实做事;刻刻教育子女们不忘出身,老老实实做人,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如今在张云峰夫妻的教育下,两个子女、儿媳都是共产党员,子女们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迅速成为单位的青年骨干,并多次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表扬与赞誉。
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献爱心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老人生前,张云峰经常将老人接到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间就陪陪他们散步、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耐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在最后的日子感受到幸福。
张云峰夫妻的言传身教,在孩子们身上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现在他们的孩子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也像当年的他们对待老人们一样,真诚地关心他们夫妻的生活,好好地孝敬他们。
热心公益,邻里和谐
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还只是狭隘的,可张云峰的一家却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单位同事之中。张云峰夫妻人老心不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而激情的心来发挥余热。他们不再挺拔却依然矫健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居委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之中,只要社区有需要,不论是东北二人转还是老年舞蹈,张云峰夫妻都不怯场,随叫随到,与热心公益的同仁们一道,用台下十年功的汗水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多个台上三分钟的快乐。
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张云峰全家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力所能及帮助他们排扰解难。张云峰利用闲暇时间种了一块小菜地,瓜果成熟时,经常给小区邻里送上一点,邻里关系和谐甜蜜。
张云峰对幸福的家庭归结一句话:人和方可亲,家和才能万事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