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器晚成、倔强刻苦的“戏疯子”。

他是戏路宽广、圈粉无数的“帅大叔”。

他是保障收视、确保品质的“台柱子”。

他是华表、飞天、白玉兰三大奖视帝。

新京报记者郭延冰摄

他,是张嘉译。

观众心中低调而诱惑的大叔

张嘉译塑造过太多迥然不同又深入人心的角色。

《蜗居》中的宋思明,老谋深算、呼风唤雨,沉浮于欲望中直至毁灭。

《大清盐商》的汪朝宗,懂政治,懂商业,透过纷繁复杂的棋局,看透了扬州盐商的命运。

《一仆二主》的杨树,安分踏实,极接地气。

《悬崖》的周乙,冰冷高傲,在残忍的谍战游戏中紧握生存的法则。

还有《24小时警事》中性格刚烈的陈奕名:

《帕米尔医生》中让人肃然起敬的吴天云

《天下第一楼》中争强斗胜的瑞英:

……

从深情的贪官到滑头的谍报员;从苦心孤诣为一家子发愁的大哥到为生活劳苦挣扎的丈夫……玩转各种角色张嘉译,无疑是当今影视界的收视担当。

“只要你敢找我,我就敢演,就看你有没有胆量找我。”

这句话很狂,却有狂的资本。观众的认可最能说明问题。随意查阅网友对他的评价,就会看到类似这些评论:

我是匿名用户:如何评价张嘉译?性感,没了。

就是不太懂:低调又诱惑的大叔,虽然驮着背走路却不招人烦。

杜晓说:演什么角色都让人爱上那个角色!看《心术》时我说“宋思明这次演的男人好善良啊!”看《一仆二主》我又开始说“刘晨曦这次演的角色好市井啊!”

训瑰石:他的锋芒很内敛,是藏在里面的,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露出来,每当他锋芒毕露之时,观众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枚恒星般闪耀的男子啊!

如今,他又塑造了另一个极富个性的角色:《白鹿原》中的白嘉轩。

“挣钱的机会还有,但碰上《白鹿原》的机会不再有。”

《白鹿原》是文学巨匠陈忠实的代表作,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

它以陕西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两大家族的恩怨,表现了从清末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是小说《白鹿原》的第一句话。

而在电视剧《白鹿原》里演主人公白嘉轩,也是一件让张嘉译引以为豪壮的事。

张嘉译在《白鹿原》中

“90年代,《白鹿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我就读了。之后听说《白鹿原》要拍成电影,虽然没人找我去演,自己又兴冲冲读了一遍。”

他对《白鹿原》的痴迷,除了这是部厚重的名著,还与一个原因有关:白鹿原位于陕西西安,而年生的张嘉译就是西安人。

“《白鹿原》对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充满情感,我熟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喜欢它所袒露的陕西人的那股‘劲儿’。”

一股即便跪下,也要直挺着腰昂头跪下的“劲儿”。

于是,《白鹿原》简直成了张嘉译职业生涯中,最看重的作品。

他不仅主演,还当艺术总监,亲自上阵劝说心仪的演员加盟。但由于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制作,所以演员的片酬不高。

张嘉译就跟人家说:“挣钱的机会还有,但碰上《白鹿原》的机会不再有。”

这不仅是他劝别人的说辞,也是他的真实想法。

资料图图片来源:

张嘉译工作室

美术部门提前近十个月进入,勘景、搜集道具,光旧农具、旧纺车收了好几车。但有时一个场景不合格,就会拆掉重盖。

“剧本密密匝匝,连一口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导演刘进有两次特别沮丧,他跟我说,实在是扛不住了。但拍了几场好戏,之前的沮丧又全部消散了。大家还是爱戏啊!”

“什么样的态度,成就什么样的戏。在《白鹿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少留遗憾。”

“以前,人们提到张嘉译会讲到《悬崖》,我想以后就是《白鹿原》了吧。”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实始终横亘在张嘉译的心头:观众还有耐心看这样厚重题材的电视剧吗?

资料图张嘉译

这个些许沉重的疑问,从《白鹿原》开播至今的收视率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看上去,他对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早有心理准备:“我能拍几部是几部,真正市场要淘汰的时候,下去就是了,做幕后嘛。”

尽管看上去他看得很开,但所有了解张嘉译经历的人,都不相信他会真的甘心“退下去”,不再演戏。因为他信一句话:“能留下的,才是最好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因为张嘉译不是天赋异禀的演员。

就拿性格来说,当年在电影学院学习时,他太害羞,不敢和女生合作。“不好意思,脸红”。

为了练他,老师马精武让他把一个女生抱到舞台中间的床上,不喊停不能停。“结果抱上来,站在舞台上,往那儿一放,我就停了。”

除了性格,老师对他的长相也不看好,说他形象有局限,可能毕业后不会演主角,只能演配角。

不过老师还算“有良心”,又说了句“但你要坚持。”

张嘉译说:“我知道。”

不被人看好,并没有让他消沉。人生是马拉松,耐力好、有韧劲的才能笑到最后。

毕业时,张嘉译想留在北京。有亲戚替他向北京的剧团写了封推荐信,父亲带他一起去求人办事。

“进去以后,那个人对我父亲的态度一下让我就受不了了,很傲慢,很不耐烦。我父亲跟他赔着笑脸。我当时话都没说完,拉着我父亲就出来了。”

于是,有傲骨的陕西人张嘉译同学保住了自尊,丢了可能的饭碗,没留在北京工作,而是回了西安。

资料图张嘉译某次获奖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在各种影视剧中演各类的角色,20多岁就演“孩儿他爸”。

他很拼,演武打戏不用替身,比如参演金音导演的一部电影《残酷的夏日》,当中有很多打戏,年轻的张嘉译在水泥地面使劲摔打,在汽车上做危险的动作。

结果25岁时,他患上强直性脊柱炎。

现在,他每天拍戏要比别人早起,拿热水浇后背,否则就很疼。“每天晚上睡一觉的时候,背都是僵硬的,疼得不行。有时候戏量大就得靠吃止疼药。”

有观众曾赞赏张嘉译奇特的走路方式:“很特别,光凭走路就能拿影帝。”国外也有电影学者在文章中说,张嘉译靠走路,演活了当代中国人的某种气质。

截图自《白鹿原》

他们都不知道,背后令人心酸的真相。

一心想在行当里“留下来”,成为“最好”的张嘉译,终于在年重回北京。“再不来北京就没闯劲儿了,专业也要荒废了。”

导演刘惠宁回忆,刚回北京时,张嘉译“落魄”得很,“脏乱差”,“衣服一打卷就来了”。

起初那段时间,他什么都干,改剧本、跑剧务、拍广告、当副导演……不喜欢的剧也接,“因为要生存”。

可没啥钱的张嘉译,却被人骗着买了一套房,雪上加霜。

“我们一个宿舍的同学跟我说,让我在他们家楼上买一套,零首付,交2万块钱,自己装修一下就可以住了。结果买完才知道,人家只是拖后首付,半年之内必须交清。”半年之后,张嘉译只能借钱还首付。

  

《蜗居》剧照

终于,他的辛苦获得了回报,年电视剧《蜗居》火了,贪官宋思明一角,让张嘉译的名字彻底妇孺皆知。

据说,当时导演找他,是因为他长了“一张公务员的脸”。没承想,这个念着“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的反面角色大受追捧,俘获众多女粉丝。

这一年张嘉译40岁。而他曾给自己发过一个狠:四十五岁的时候,一定要演出一定名气来。

张嘉译在《白鹿原》中图片来源:

张嘉译工作室

《白鹿原》里的白嘉轩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

如此质朴的价值观,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赞同?

反正张嘉译是认同的。所以当年他看着一同出道的演员红了,自己却默默无闻时,并不羡慕。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对得起自己的,心态自然平稳。他觉得酸甜苦辣的磨练,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大器晚成是好事儿。

工作中,这种“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内心”的行事标准,加上陕西人的倔,让他常常“过分直率”和认真。

表演时,如果觉得演得不好,他会自己喊停,要求再拍一条。

看到不满意的剧本,他会要求剧方重写。

后来的妻子王海燕说,她跟张嘉译第一次合作,张嘉译就删减了她大量台词。

张嘉译与太太王海燕亮相活动图片来源:新京报

“说难听点就是疯子。拍戏时,西安人的倔劲儿一旦上来,可以一天不吃饭,只是喝水抽烟就够了。”张嘉译说。

“戏疯子”成了他的绰号,而如今这位“戏疯子”,依然在他所钟情的演艺道路上奋勇向前,努力“留下来”……

小新推荐

这个国际会议上,澳大利亚总理“呛声”中国,中国代表有力回击!

霸气获胜!丁宁4-1击败平野美宇,中国女乒仍是真正的“王者”!

参考素材来源:新京报、博客天下、人物story、环球人物杂志、生活娱乐杂志、艺乐时尚影视等

编辑:顾浩楠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yy/101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