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有多难对付?看看周杰伦如何深受其害就知道了。他的歌迷网官方微博曾经晒出一张周杰伦和一位粉丝的合影,配文中提及一直让粉丝们非常心疼的周董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治不好的,唉,老人家了。”粉丝问开演唱会需要蹦蹦跳跳的时候怎么办,“小公举”自嘲一笑:吃药,镇痛,不然粉丝们来看什么。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心痛。据悉,《甄嬛传》中华妃的扮演者蔡少芬和演员张嘉译也患了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真的治不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呢?

一图看懂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

强直性脊柱炎:骨病中致残的头号杀手

我国13亿人口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约有万,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5%左右病人为重度残废,不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9:1,也就是说每10个患者中9个是男性,好发于15-25岁的年轻男子,10多岁的青少年也有发病。

强直性脊柱炎涉及到身体多个关节部位,主要是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专家表示,由于患者刚发病时,常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早晨起床后出现晨僵现象,活动后消失。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不被重视而延误病情,等到不能抬头、低头,无法下蹲,甚至驼背,已进入中晚期才发觉,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可怕的并发症

1、可引发眼部病变。大多患者可出现虹膜炎、结膜炎、葡萄膜炎、眼色素层炎等,有时候还可发生自发性质的眼前房出血。

2、可危害到肺部。从而引发病变。部分患者在疾病发展的后期,可并发肺部纤维化,其表现为肺叶呈现不规则的斑点状,患者可有咳嗽、咳血、气喘、肺炎、胸膜炎等病症表现。

3、强直性脊柱炎还可引起包括心脏病变、耳部病变、淀粉样变等多种并发症,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强直性脊柱炎高危人群,要警惕

1、产后女性

数据表明,产后女性患上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较大,主要由于女性生产后气血亏虚严重,不能濡养骨骼关节所致。

2、久居高寒、潮湿地区人群

久居高寒、潮湿地区,身体易受风寒湿邪入侵,造成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久之,筋脉关节失养易引发强直性脊柱炎。

3、家族遗传人群

据调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0倍左右。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

以上人群要注意做好强直性脊柱炎预防,避免受到疾病伤害。

强直性脊柱炎的自测方法

1

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缓解

2

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上的活动受限

3

胸廓扩张度较同龄、同性别的人幅度小

4

单侧3-4级或双侧2-4级X线骶髂关节炎

5

腰背部疼痛难忍

6

早上起床时,腰骶部常感到不适,活动后可减轻

7

早晨起床时不能自由活动,需借助外力才能活动

8

臀深部有不舒服的感觉

9

劳累后腰骶部疼痛

10

家族里有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成员

11

视力减退,有虹膜炎

12

背部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僵直

13

脊柱出现畸形

14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的动作会使得疼痛加剧

华络温馨提示

以上,如果有前4条中的第三条加上余下任意一项以上症状符合您的现状,则提示您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为了您的健康,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晚期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容易误诊误治,中晚期容易引起颈椎强直、胸椎强直、腰椎强直、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造成严重残疾。

约90%的病人在患病3年后才确诊,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还有它的致残率非常高,在一年以内确诊者只占5%。

早期表现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颈、背、腰、骶、肩等脊柱的疼痛,或者下肢大关节、足跟的疼痛或肿痛。可以隐匿起病,甚至病人不能确定具体的起病时间。也可以是急性起病,突然出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这类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夜间疼痛加重,晨起时症状更加明显,休息不能缓解症状,活动后感到轻松,症状减轻,医学上将此称为“晨僵现象”。

中期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到了中期时还会出现下背部和腰骶部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表现在晨起时扔有僵硬感,并自腰骶部向上蔓延,疼痛明显加剧,脊柱和胸廓活动均受限,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气短、面色淡白、消瘦的表现,在检查时拍骨盆正位片位于骶髂关节部骨缘模糊不清,关节两侧的斑点状硬化骨形成。

晚期表现

晚期患者脊柱与全身关节疼痛严重,并伴有持续性不间断疼痛,患者会出现全身无力、消瘦、肌肉萎缩或部分消失、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甚至出现脊柱的变形、驼背、活动功能消失,这时即使能够治疗,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易馨康康复中心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zl/89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