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为第八期小灶的完结篇,前几次内容中郑国权大厨为大家分别讲解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概述、术前计划与矫形策略以及矫形技术详解。本次内容将包含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分型手术策略举例、术后管理,以及作者个人的经验与教训。一定有你能学到的新知识!分型手术策略举例及术后管理I型畸形术前X光显示后凸顶点位于腰2/3椎间盘,术前后凸Cobb角为41°腰1,3双节段截骨,术后平衡良好IIA形畸形术前X后凸顶点位于T11.腰尚存腰椎前凸Cobb15°腰2截骨IIB形畸形术前X显示胸腰段后凸顶点位于T12.腰前凸丢失T12和L2双节段截骨IIIA形畸形术前X矢状面失平衡T12和L2.双节段截骨IIIB形畸形术前X显示胸椎后凸增大与腰椎前凸丢失同时存在L1和L3双节段截骨术后处理及并发症

1.术后2-3天根据引流情况去除引流管;

2.术后3-5天佩戴硬支具下床活动,并继续佩戴支具6个月;

3.出血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术中出血量平均在2L左右,且出血量的多少和大出血的发生率与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双节段截骨及融合范围较长是术中发生大量失血的影响因子。

术前预存自体血和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可减少对异体血的需求。

显露时应仔细止血,在椎体后方,可使用双极电凝行硬膜外血管止血。截骨时出血很快,截骨面闭合后出血会迅速减少。术中适当控制血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80mmHg。

于术中出血超过2L的患者应尽早输全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以减少凝血异常的发生。

4.神经并发症

主要包括神经根受损、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减弱和更为少见的马尾综合征。

截骨平面上下节段的充分减压可以减少对脊髓的骨性挤压。椎板和黄韧带的潜行减压也有利于减少神经损伤。

5.术中矢状面移位

术中复位时若截骨面发生移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且补救措施较难实施,因此应尽量避免发生。

确保截骨上下端椎弓根螺钉的牢固把持力,避免螺钉钉道的多次改动,避免连续2个及以上脊椎的经椎弓根截骨,如需较大的截骨角度时,截骨中间至少间隔一个脊椎。

VCD技术在截骨过程中有较大的骨性接触面积,可有效的预防截骨平面移位。另外,截骨时彻底切除椎弓根非常重要。

6.交界性后凸

强直性脊柱炎因脊柱本身发生骨性融合,故交界性后凸发生率要低于其他矫形手术。但在我们的病例中仍有发现。

近端的至少2个固定椎要保证棘突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以保持后张力带的作用。

近端融合节段靠近后凸顶点时,尽量跨过胸段的后凸顶点。

7.感染

4%-7%的经椎弓根截骨患者出现感染,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疾病本身处于免疫炎症反应状态,感染的发生率要低于此。

感染与之前手术次数、之前有无感染、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有关。

深部感染的患者应行伤口的反复冲洗、清创,然后留置引流,静脉抗生素至少6周。

8.其他并发症主要包括术中颈椎骨折,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腹部皮肤张力性水泡,术中眼睛压迫导致的视力暂时减退,褥疮,钉尾突起,脑脊液漏及内固定物切割拔出等。

经验与教训

1.强直性脊柱炎的手术顺利完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经验的麻醉医生,病房和手术护士,及手术医生的密切配合。

2.术前截骨矫形设计非常重要,脊柱-骨盆参数的详细测量和截骨位置、角度的选择对于患者术后矢状面整体平衡和生活功能影响很大。矫形不够,患者仍处于畸形及高耗能状态;矫形过大,患者因为下视能力差,平地行走及下楼梯时困难。

3.术中截骨完成后主要依靠体位复位(倒V形手术台逐渐平伸),而不可模仿侧凸矫形时靠加压和撑开作为主要的复位力量。

4.术中脊髓监测非常重要,SEP,MEP有变化时应行唤醒试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医院副主任医师

郑国权,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为亚太脊柱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会员、中西医结合脊柱微创工作委员会委员。

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西南医院TSRH、和韩国金熙大学交流访问。先后得到包括颈椎研究协会(CSRS)前主席DanielRiew教授、脊柱侧弯研究协会(SRS)前主席LenkeLG教授和Richads教授、北美著名脊柱微创专家LarryKhoo教授、韩国现任骨科协会脊柱分会主席、侯任韩国骨科协会(KOA)主席KimKT教授等国际顶级大师的指点,博采众长。

目前主攻脊柱外科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将自身临床经验与前辈的临床经验进行大量的总结,上升到理论,目前已发表临床研究文章20余篇,其中在《Spine》,《Eurospine》,《BJJ》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英文SCI文章12篇。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2项。

本期内容结束了,不知道本期小灶各位医师觉得味道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白癜风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zl/37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