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壹周看

纵览全球风湿新闻

“风湿壹周看”是“风湿界”与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会合作打造的一档学术专栏。专栏每期将选取全球风湿免疫领域最新的研究报告进行报道。江苏风湿青年专家亲自整理、审核稿件,并将对热点话题进行点评和解读。希望“风湿壹周看”能成为国内风湿领域同行了解最新全球风湿研究动态和进展的权威栏目。从11月2日起,“风湿壹周看”正式上线。

★相约周五,“风湿壹周看”邀您纵览全球风湿新闻!

澳门研究者首次鉴定出

强直性脊柱炎新的血清标志物

强直性脊柱炎(AS)通常在发病后的6~8年才能获得诊断。目前,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是主要的诊断AS的血清学标志物,然而HLA-B27的特异性较低,阳性个体发生AS的风险仅为2%~10%,亟需AS诊断的新标志物。

特异性IgG糖基化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广泛作用。我国澳门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所Wang等鉴定出了可能用于AS诊断的新的血清学标志物——IgGN-多聚糖,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研究纳入了80例依纽约分类标准()确诊的AS患者和8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个样本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利用微流控芯片检测个样本中的N-多聚糖,最终确定了两个N-多聚糖标志物(5_5_1_0和6_5_0_3-a)对AS具有高预测能力,两者预测A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70%。

无论是实验组还是验证组中,两个标志物的敏感性(75%,86.5%)和特异性(82.1%,80.8%)均显著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这两种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在AS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中则无明显改变。此外,多聚糖5_5_1_0和红细胞沉降率(ESR)(x=0.42,P=0.)相关,在ESR升高的亚组中,其降低更为明显。

此项研究首次确定了两种AS相关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N-多聚糖生物标志物。鉴于IgG的N-多聚糖在免疫稳态和炎症中的重要作用,这两种生物学标志物可能作为疾病表型的补充指标,未来研究者将对N-多聚糖在AS中的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原文:WangJ,WangC,LiangY,etal.SerumIgGN-glycansactasnovelserumbiomarkersofankylosingspondylitis.AnnRheumDis.Nov15.

关节炎患者应筛查

是否为糖尿病前期

11月9日发表在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大约1/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患有关节炎。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活动和(或)有肥胖症,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项研究的研究者——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人口健康部的MichelleSandoval-Rosario及其同事指出: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促进基于证据的体育活动干预措施来解决与关节炎有关的运动不足;此外,还可以减轻体重。

Sandoval-Rosario和她的同事对名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空腹血糖和完整的关节炎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患有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中,未经校正的年化关节炎患病率为32.0%(95%CI:29.7~34.5),万人;经校正的糖尿病成人关节炎的患病率为42.0%(95%CI为38.1~45.9),估计达万人。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关节炎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成人糖尿病前期的关节炎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21.9%;95%CI:20.1%~23.9%;P=0.03)。

研究人员称,休闲时间不活动和肥胖者的糖尿病前期和关节炎未校正的患病率分别为56.5%(95%CI:51.3~61.5)和50.1%(95%CI:46.5~53.6)。

这项研究的结果强调,临床医生需在关节炎患者中筛查糖尿病前期。

原文:MichelleSR,BabakMN,AddeyR,etal.PrevalenceofArthritisAmongAdultswithPrediabetesandArthritis-SpecificBarrierstoImportantInterventionsforPrediabetes—UnitedStates,–.Weekly/November9,/67(44);–.

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

应筛查和检测低球蛋白血症

有研究报告,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存在长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相关感染。美国波医院的SaraBarmettler博士和其同事通过对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转归以及低丙种球蛋白的筛查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与感染风险相关,并增加死亡风险。该研究结果于11月2日在线发表于JAMA上。

研究中,85.4%的患者在开始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12个月内没有检测过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检测过的患者中,近半数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外,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9.3%的患者发展为轻至重度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其中包括在基线存在轻度(23.1%)或中度(21.5%)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后6个月的严重感染率(21.7%)明显高于6个月之前(17.2%)。在基线存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中,严重感染率更高(使用利妥昔单抗前为33.5%,使用后为31.3%)。利妥昔单抗输注前后6个月内发生的严重感染并发症与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无论是第一次注射利妥昔单抗前的12个月抑或第一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后的18个月皆是如此。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接受免疫球蛋白置换(IGR)的患者中,免疫球蛋白累积剂量与严重感染并发症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

研究者建议,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应检查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基线B细胞数,以评估潜在的免疫缺陷;如果发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应密切监测临床感染;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也应定期进行监测,以评价免疫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在IGR中的获益。

原文:HypogammaglobulinemiaScreeningNeededforPatientsReceivingRituximab-Medscape-Nov06,.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强迫症发病风险增加

我国台湾的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在强迫症(OC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利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建立人群队列,其中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ADS)队列纳入了人,对照队列纳入人。用Cox风险模型对最长10年随访期内的SADS患者和对照组的OCD发病率进行比较,评估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95%CI)。

在校正其他人口学特征后,研究者发现SADS患者继发OCD的发生率较高(HR=1.85;95%CI:1.41~2.43)。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65,1.07~2.54)、皮肌炎(3.25,1.04~10.17)、干燥综合征(2.38,1.53~3.72)的OCD发病率明显增加。此外,本研究揭示了一些与OCD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和一些共患疾病,包括酒精滥用、肝硬化及恶性肿瘤。而类固醇激素应用对OCD发病则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研究证实SADS与强迫症的发病率增高相关,提示自身免疫过程异常与精神障碍有关。

原文:WangLY,ChenSF,ChiangJH,etal.Systemicautoimmunediseasesareassociatedwithanincreasedriskofobsessive-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zl/13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