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风湿免疫病。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约为0.3%,患病人数约在万左右。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且多见于男性。数据显示,约8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脊柱疼痛和疲劳症状,晨僵比例更是高达90%。但真正可怕的还是它可能带来的骨结构损伤。

有部分患者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出现了腰背痛的症状,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但没进行规范治疗,而且平时也喜欢蜷缩在沙发里玩手机,低头、弯腰、屈膝比较频繁,来找我看病的时候,腰已经直不起来了,出现了明显的后凸畸形,X线片出现了骨性融合......

平时只能弯腰,而且不能正常的目视前方,这种情况比较严重,最后只能给做了矫形手术,这种手术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好在顺利进行,后期再给他进行综合的药物治疗。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出现这样的病情,非常可惜,所以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意义非常重大。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一般为青壮年,早期主要症状为晨僵、腰背痛,早上起床腰背部僵硬、疼痛,活动后可缓解,表现为典型的炎性腰背痛。很多人也因此不在意,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有相关的症状,医院检查一下比较好,避免发展到严重的程度。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急性发作,常伴有高热和低热症状,患者腰椎、骶髂关节、髋关节出现剧烈疼痛,不能够正常翻身,导致患者卧床不起。中晚期病情进一步加重,病变累及部位由骶髂关节,沿腰椎向胸椎、颈椎向行发展。严重时会表现为前胸背部疼痛,胸廓扩张受限,呼吸时疼痛加重,可造成驼背畸形,颈项强直。X线片显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关节僵硬变形,导致患者出现残疾。

在过去很多人都把强直性脊柱炎称为“不死癌症”,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不能根治,晚期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脊柱畸形,甚至残疾,比较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其实早期诊断,经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很多患者都能够缓解,强直性脊柱炎并没有“不死癌症”这么可怕,现在的医疗诊断技术的医疗水平的有很大的进步,我们要相信专业的医生。

强直性脊柱炎从发病到最终骨融合,会经历几大阶段:骨炎-脂肪沉积-骨赘-骨桥-骨融合。“新骨形成”是整个病程进展的病理基础,而IL-17A是个重要的“助推器”。一方面,它是附着点炎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可进一步促进炎症级联反应;另一方面,它是骨重塑的关键介质,参与新骨形成。因此,抑制IL-17A可阻断炎症通路、缓解疼痛,同时抑制新骨形成来阻止骨结构进一步损伤。

研究发现,白介素-17A(IL-17A)是促进炎症级联反应、新骨生成、最终导致骨融合和完全强直的重要介质。作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全人源IL-17A抑制剂,可善挺?可特异性阻断任何来源的IL-17A,有效控制炎症并抑制新骨形成,多层调控病理进展。

全新靶点IL-17A“瞄准”骨结构进展,推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治疗挺进全新时代

作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全人源IL-17A抑制剂,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可善挺?的多重获益:

——快速缓解背痛、晨僵和疲乏症状:MEASURE2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mg可善挺?治疗4周,背痛较基线改善39%(安慰剂组:15%),晨僵较基线改善34.4%(安慰剂组:14.8%),疲劳较基线改善28%(安慰剂组:8%)。

——抑制新骨形成,阻止结构损伤:持续接受可善挺?治疗,97%基线无骨赘患者和73%基线有骨赘患者2年内无新生骨赘,近80%患者脊柱损伤在4年内未出现恶化。

——良好整体安全性和耐受性:IL-17A处于整个炎症通路的下游,且全人源制备工艺降低了不良反应风险。研究显示,经可善挺?治疗的患者尚无结核易感性增加的报告,且目前尚未见经可善挺?治疗出现乙肝再激活的相关报道,5年抗药抗体发生率1%。

祝贺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惠及更多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全人源白介素17A(IL-17A)抑制剂,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白介素类(年3月1日医保执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zl/137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