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 脊柱炎病因 >>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强直性脊柱炎治
熟地黄15,山药10,山萸肉10,杜仲15,当归10,菟丝子10,仙灵脾10,仙茅6,川断10,川芎10,桂枝10,羌活10,独活10,蜈蚣1条(吞),全蝎3(吞)。20付。:
年4月1日二诊:服上方无明显效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去羌活、独活加乳香、没药20付。年5月2日三诊:服上方颈项僵硬缓解,腰、颈仍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加附片、防风。20付。年5月23日四诊:各种症状明显改善,觉全身舒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熟地黄15,山药10,山萸肉10,杜仲15,当归10,菟丝子10,仙灵脾10,仙茅6,川断10,川芎10,蜈蚣1条(吞),全蝎3(吞),附片10,防风10,白芍15。20付。年6月13日五诊:腰部疼痛及强直感明显减轻,汗出,畏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加桂枝10。20付。年7月4日六诊:强直感消失,偶有腰痛,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去桂技,加乌梢蛇1与。20付。年7月25日7诊:病情进一步好转,腰痛减轻减少。前方加鹿含草15。30付。年11月25日8诊:诉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消失。有血管神经性头痛20余年,每发头两侧疼痛,呈胀痛,喜按压,最近发作频繁,遇寒加重,心情不畅也诱发,劳累后也易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熟地黄15,山药10,山萸肉10,杜仲15,当归10,菟丝子10,仙灵脾10,仙茅6,川断10,川芎10,补骨脂10,鹿含草10,蜈蚣1条(吞),全蝎3(吞),乌梢蛇15,白芍30,炙甘草10。40付。年5月15日9诊:一直守方,偶有腰痛,头两侧疼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治细。前方加砂仁6,滑石30。40付。年11月13日10诊: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消失。上方去滑石,30付。年1月7日因无便意排便就诊,诉服上方后强直一直未再发,现在打麻将,牌友坐久了叫腰痛,但她毫无感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表现主要是腰、尻(骶)、脊背及胯骨、臀部的疼痛、僵硬和活动不利,并牵及鼠蹊部(下腹部与双侧下肢连接的部位)、耻骨联合及坐骨结节等部位。这些部位为众多经脉循行所经区域,其中主要与足少阴肾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最为相关。《灵枢·经筋篇》说:“足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膂:挟脊两旁的肌肉),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足太阳之筋……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灵枢·经脉篇》:“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顶,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足太阳、足少阴经经筋、督脉是沿着或者挟着脊柱行走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经筋的主病,“足少阴之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府,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足太阳之筋“其病……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不可左右摇。”而《脉经》卷二说:“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足太阳、足少阴、督脉病变多导致脊柱的活动受限、疼痛等。同时,足少阴经沿脊而行,《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肾气亏虚是腰椎转动不灵的一个重要因素。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肾气不足,督脉失养,寒湿深侵,脊骨受损而致本病。诸多经脉与肾、督相通,正如《诸病源候论·腰痛不得俯仰候》所说:“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于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搏击,故腰痛也。”以上从肾、督、足太阳经经筋、经别的循行路线来看,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位置极为一致,而且它们的主病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因此,从脏腑、经络、经筋、经别的理论入手,采用益肾补督为基本大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医宗必读·痹》高度归纳性地指出了痹证的治疗原则:“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因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以益肾补督为基本大法,但祛风、胜湿、散寒、活血仍不可少,只是要注意选用的药物要走肾、督脉、太阳经脉。?~~~~~~~~~~~~~~~~~~写于年元月10日信息学会心血管会议休息空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