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菲菲最近有些烦恼,她打算给自己买份重大疾病保险,出于谨慎考虑,菲菲咨询了不少保险公司,各家的代理人给她推荐了形形色色不下十多种产品,搞得她“看花了眼”。

“我对保险其实一点都不懂,只想买个疾病保险,万一身体有恙,起码经济上少个烦恼。现在有六、七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说自己的产品好,我该怎么选择呢?到底选保险公司重要一些还是选产品更重要呢?”

菲菲的问题大概困扰着不少人,很多人在咨询我的时候,会提出一个问题:买保险,是应该选择大公司呢还是小公司呢?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今天在此,我将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中国的保险市场,主要分为「财险」和「寿险」公司。而财险公司,一般人接触最多的就是车险,基本被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瓜分,比较同质化,所以不存在太多选择问题。

今天我们主要谈针对个人的寿险公司。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健康险、养老险公司涉足个人保障业务,我们也必须将这些公司一起考察。

P.S.现在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寿险的国寿和财险的人保还是稳居第一。

说一下中国的保险公司的发展变化:

如果说以前人保一枝独秀是1.0时代,人太平新泰是2.0时代,那么现在已经是3.0时代了。

再说中国独特的保险监管制度:

一个字:稳。

「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意外撤销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

 第二十一条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综合了《保险法》,保险保障基金,“偿二代”,中国的保险可以说几乎是全球最安全的,人寿保单更是非常的安全。

简单来说,保险公司如果经营不善,国家会及时警告,要求增资,或者保险保障基金托管等,实在倒了,就指定别的公司接收保单和责任准备金等,保单仍然有效。可以说,在中国买保险,安全层面基本是最放心的,尤其是寿险。

当然,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可不能保证。

想具体了解中国的保险监管体系的,可以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挺多的,关键词我也说了。

综上,可以解决:

“大公司是不是比小公司安全”

“小公司是不是容易倒闭”

这类问题。因为首先你很难说清楚什么是大公司什么是小公司,其次是公司的规模大小和安全性基本没关系。

再说公司和产品的关系。

如果你把平安、国寿等定义为大公司,那么你会发现,从产品的角度上来讲,大公司的产品通常是不如所谓的“小公司”的,原因有几点:

一、中国的保险业还很落后,经过了两次费改,新兴公司的产品往往更能适应这个潮流,所以在产品上更能创新,更有费率优势。费率,是保险的核心要素。

二、大公司运营成本、广告成本、销售成本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在8线城市都能看到中国人寿,而你在北上广和他们以一样的费率买一样的产品,实际上你是亏的。

三、大公司调头难,尤其上市公司,有利润方面的考虑。

有人问我,某些公司为什么定价比市场高一些?那是因为这样它的利润最大,不多谈。

新兴公司的创新:

第一个有轻症的是谁?(信诚)

第一个有轻症豁免的是谁?(海康)

第一个有多次重疾赔付的是谁?(华夏)

第一个有轻症多次赔付的是谁?(中英)

最早出现3.5%预定利率的是谁?(中英)

最早有独立主险的是谁?(弘康)

最早出现附加豁免的是谁?(恒安标准)

不多谈。

再说一点,终身寿险,比如约定一个固定保额,30岁男性,20年缴费,一旦身故,给付50万,最便宜的公司保费可能比最贵的低30%。你会选哪一个?

实际上,中国的保险营销模式,主要还是人海战术,代理人模式,大部分人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就会支付更多的保费,这很正常。有些公司自然会说理赔服务好,拿出一大把例子等等。

理赔服务自然很重要,但是对于长期寿险、重疾险来说,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要多付出30%的保费,来买一个空口无凭的服务,我恐怕是不会去做的。

这就是我说的,长期寿险和重疾险,先看产品,公司不是很重要。

而有的产品,服务就很重要了。

比如境外旅行险,比如高端医疗,比如一些财险,很容易理解,不多谈。

说一个业内的常识,寿险公司的附加险,比如附加意外,附加医疗等,基本是不选的,性价比很低,保障不全面。

意外险,通常会选择财险公司的一年期意外险。

医疗险,通常会选择财险公司或者健康险公司的医疗险。

带有投资性质的寿险,比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就不仅要看产品本身,还要看公司的经营状况,投资收益数据等。

比如几乎每家公司都有年金险+附加万能账户,有的“大公司”的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1.75%,结算5%不到,有的公司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3.5%,结算7.2%,你会选择哪个呢?

保险产品细节太多,参数太多,公司当然要选择,但是不是指简单地看所谓的规模。举个例子。

投保健康险,需要做健康告知,假设客户有乙肝小三阳,应该投保哪家公司呢?不同公司在这种病史的核保,可能就有差异了。

又比如强制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贫血等。

对于许多有病史的人群,已经不是你选择保险公司了。

并且和地区也有关系,有些保险公司的发展有地区差异,比如在湖南,国寿卡单的理赔可能就慢一些,河北地区很多医疗险直接拒保,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时候,已经不是什么简单考虑大小公司的事儿了。

总结

至于对“大公司理赔方便,小公司可能拒赔”这种话还有疑惑的,我再解释一下:

比如某大公司的重疾险,轻症最多赔一次,某中等公司的重疾险,轻症最多赔多次,一旦被保人不幸得了两次轻症,这时候大公司是否会跟你讲理赔方便呢?

当然,如果在保障责任几乎相同,保费也差不多的情况下,那选择曝光度高,历史悠久的公司,很合理。

实际上,确实要考虑理赔的问题,但是对于长期寿险重疾险而言,没有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份额超过多少的公司,是会比以下的公司理赔更“方便”的。

综上,买保险,首先看产品,然后看公司,看公司的参数太多,就不详细展开了。

声明:本文部分观点来自许明亮ins,已获得授权,阅读原文可







































北京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yy/5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