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业回归本源的当口,健康保障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各家公司也围绕着重疾险大做文章,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除了重疾保障外,延伸出了轻症保障,而目前升级过程中正在向中症转型。因带有“中症”保险责任,宣称将带领重疾险步入3.0时代。

所谓重疾险1.0时代,是指内地首次引进包含7种重大疾病的重疾险,而重疾险2.0时代则是将25种疾病规范化,并引入轻症概念,比如原位癌、不典型的心肌梗塞、非开胸的主动脉内手术等早期阶段或者轻度情况都在保障范围内。

根据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出台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这个规范一共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的名称和疾病的定义。只要是重大疾病保险,必须包含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6种疾病。而且使用后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重疾肝炎、良性脑肿瘤等19种疾病,名字、定义、顺序都不能改变。25种外的疾病,保险公司才可以自行定义,这就有了轻症概念的引入。

事实上,重疾+轻症模式也引来不小质疑,轻症发生率太高,转移的风险太小,就算出险,医院理赔,不如购买高端医疗。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还得看重疾保障。从发生概率上来看,保险公司自己增加的疾病发生概率小,作秀嫌疑多过实质保障。

为了满足客户对全面健康保障的需要,借鉴世界先进市场经验,保险公司又引入中症概念,也就是所谓的重疾险3.0时代。根据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来看,中国高血压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都已超过2亿,各类慢性疾病也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但与日渐普及的大病、重疾保险产品相比,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中症的产品,还无法为处于疾病中早期的庞大患者群体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和全方位关怀,“轻症+中症+重疾”三重保险屏障顺势推出。

买了重疾险,能赔多少?要看能赔多少的问题,主要看疾病的严重程度,大家比较熟知的,主要分以下2种情况:

以50万重疾保额为例。轻症:赔付重疾险保额的20%-30%之间,比如得了轻症,50万保额的重疾险,能赔付10万左右;重疾:如何重疾条款约定,那么可以%获得赔偿,50万保额就能获得50万的赔付;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被越来越多的采用,也就是中症。中症就是处于轻症和重疾险之间的情况,比轻症严重一点,但是还没有达到重疾的严重程度,但是理赔的金额也会更多一些。是保险产品市场化,细分责任的体现。

所以中症的推出,更有效地弥补了原有重疾险的不足。对于消费者来讲,如果疾病没有那么严重,又能拿到更多的理赔金,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也是一种让利消费者的创新。

市场上保险产品中症的主要定义有:

1

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

11

中度脊髓灰质炎

2

中度脑中风后遗症

12

中度瘫痪

3

中度脑损伤

13

中度肠道疾病并发症

4

中度面积III度烧伤

14

单侧肺脏切除

5

单个肢体缺失

15

中度严重溃疡性结肠炎

6

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

16

中度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7

中度脑炎或脑膜炎后遗症

17

中度克雅氏症

8

中度运动神经元病

18

中度克隆病

9

中度帕金森氏病

19

糖尿病并发症引致的单足截除

10

结核性脊髓炎

20

中度强直性脊柱炎

以III度烧伤为例,一般重疾险的标准都是“Ⅲ度烧伤面积达到全身体表面积的10%或10%以上”赔付15-30%,更有甚者是15%或15%以上。如果是10%或10%以上按轻症来赔付赔付,若达到15%及以上则按中症赔付;再进一步达到20%按则按照重疾赔付。

在目前重疾险病种横向飞速延展的同时,纵向细分的风险盲区却逐步显现了出来:很多疾病如果按轻症条款赔付,单次赔付的比例较低,而且除了医疗费,被保险人可能还面临长期康复、长期护理、收入损失等费用,轻症条款不能做到风险覆盖;如果按重疾定义,这些疾病又还没有达到重症的赔付标准,无法获得赔付。

基于此,在现有的轻症和重疾两级保障体系中,中症保障体系应运而生,承上启下,填补了重疾险纵向发展的风险盲区,引领了重疾保障新时代。

对于“家庭重疾保障体系”而言,一个完善的重疾保障,应该包含重疾、中症和轻症三个部分。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做到风险的全面覆盖和病种的最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yy/126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