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 脊柱炎症状 >> 省社科院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
近年来,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立足自身实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突出自身优势,开展志智双扶
省社科院党组紧盯脱贫攻坚形势趋势,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牢牢把握“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基本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志智双扶。
一是当好政策宣传“大喇叭”。多年来,我院持续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历任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与班子成员和院内专家一起,深入岳西县脱贫攻坚一线,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进行授课,帮助当地镇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二是当好发展规划“设计师”。我院组织专家团队帮助岳西县委、县政府完成《岳西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帮助响肠镇独山村、古坊乡上坊村完成村域发展设计规划,分别明确各自发展思路。帮助独山村积极申报并成功选入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积极参与两村美丽乡村中心村设计建设。
三是当好理论研究“主力军”。社科院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工作,院党组书记、院长曾凡银同志率领专家组多次赴岳西调研指导林长制改革,还撰写《用老区精神助推脱贫攻坚新实践》并在《光明日报》发表。十八大以来,院内专家共发表关于扶贫与农业农村相关理论文章余篇。年我院与省扶贫办、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和省直机关工委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安徽省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并组织专家撰写提交相关论文6篇,分获第一、二、三等奖。
加强内外联动,做实产业扶贫
扶贫工作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思想“变”起来、信心“强”起来,关键还要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社科院党组通过加强内外联动,积极争取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入脱贫攻坚,大力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村企合作。上坊村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将上坊村列入“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还连续多年开展“穗悦扶贫”活动,向贫困户赠送优质稻种、瓜种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并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帮助提升种植水平与效益。
二是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指导上坊村办好上坊客栈,打造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宣传途径,鼓励农家乐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引进企业与村合作社成立岳西美程旅游发展公司,推进生态农业和民宿旅游开发。
三是着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帮助独山村明确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导,禽畜养殖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独山村集体茶厂建设和土鸡、黑猪养殖场建设。帮助上坊村上坊村明确“特色种养+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思路,推动中药材和优质水稻规模化发展,逐步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旅游特色村落。此外,还通过推进两村“三变”改革,盘活现有资源、资产,扩大村集体收入来源,在壮大两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受益。
择优选派驻村干部,
打造过硬扶贫工作队
在驻村干部的选派上,社科院党组坚持“硬选人、选硬人”,先后有6名优秀干部在驻村扶贫的岗位上发挥帮扶作用。原独山村第一书记苏醒驻村期间把全家搬进了村里,其母亲义务在村小学帮忙,爱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女儿在村幼儿园上学,他本人在查出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后仍忍受病痛坚守岗位一年多,比计划任期延长了8个月,直至岳西县脱贫摘帽;继任阮庆忠,去年9月已到退休年龄,但他至今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上坊村原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汪双六,积极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撰写的《皖西秘境上坊村》一文在人民日报发表,使一个处在大别山腹地深度贫困的小村落一时间名声大噪;扶贫专干邓琪,利用驻村期间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的《农村青年婚恋文明调研报告》,获得团中央“面对面”主题调研活动成果省级一等奖;队长程宏志,驻村期间由于工作劳累造成视网膜脱落,在经历两次手术后,毅然返回扶贫一线,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撰写了《对当前产业扶贫的调研与建议》,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一等奖。驻上坊村工作队荣获“安庆市先进驻村工作队”,驻村队长获“第四届省直机关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独山村受到中央督查暗访组“五个好”的肯定性评价。通过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目前两个贫困村均已实现整村出列,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展现了我院干部优良的作风形象,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扬。
供稿:省社科院
编审:陶旭升
编辑:陈茜
欢迎投稿:ahszgw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