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腰痛一词,在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刺腰痛》根据经络循行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腰痛类型及临床表现
①腰肌劳损
因外伤未完全恢复或旧伤沉积,经络受损,淤血凝滞所致,劳累时酸软,疼痛加剧;
②腰椎间盘突出(脱出)
指长期劳累过度等因素所引起的椎体间软组织膨出,并压迫椎神经、脊髓、血管等一系列现象的疾病;
③腰椎间盘增生
主要是指骨裂缝间长出小骨刺,从而压迫神经、脊髓、血管等现象的疾病;
④寒湿性腰痛
指腰部受风寒湿邪入侵而导致患处觉冷,受天气影响的疾病;
⑤肾虚性腰痛
长期操劳过度,房事过度,精气耗损,腰膝酸软无力,两胯发沉;
⑥强直性脊柱炎
多表现为脊柱,骶骼关节等中轴关节病变,病因不清,一般认为遗传、环境因素所致,男性居多,40岁以前发病,严重者脊柱和关节畸形。
机能性腰痛
机能性腰痛包括腰椎间盘凸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滑脱。
腰椎间盘凸出
指长期久坐久站或做劳力工作腰部劳损导致椎间盘的外表的纤维环已经破裂,其中的髓核被挤压出来,而变性是指间盘开始异变,有的是指其内部组织从水样髓核向纤维化发展,而且开始失去弹性,应该是间盘受压恢复的能力更差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主要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肌肉瘫痪、间歇性跛行、脊柱姿势改变。
具体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有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②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
③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限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④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⑤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⑥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腰椎间盘膨出
指的是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无明显损伤,只是由于腰部肌肉紧张,椎间盘受力较大使后纵韧带向后膨出。其临床表现是:腰肌紧张,可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痛、胀痛。触诊和X检查一般都有小关节错位的指征。
什么叫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变松弛,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影大出2-3mm。
特征:
①椎间盘正常
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
②椎间盘膨出(bulging)
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③椎间盘突出(protruded)
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位移椎间盘部分;
④椎间盘突出(extruded)
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腰椎间盘滑脱
腰椎间盘滑脱是纤维盘受椎体压力和外力所致,纤维盘脱离椎体位挤压椎管神经与两侧侧隐窝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纤维盘离位是病灶源。
滑脱是椎体与椎体之间的前后移位。
保健
①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
②注意休息,注意保暖;
③多睡硬板床;
④适当做腰部运动,扭扭腰;
⑤避免房事过多;
⑥燕飞操。
治疗
①药物治疗:主要药物进入人体五脏六腑,从而被脏腑吸收,药效不能完全到达患处;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效果不佳;
②牵引疗法:专业性强,一般医疗水平难以达到要求(腰椎间盘突出);
③小针刀疗法:专业性强,一般医疗水平难以达到要求(腰椎间盘增生);
④推拿疗法:医院,专业人士,不正规(不懂经络、骨骼分布)会使病情加重,且长期推拿会形成“石板背”;
⑤针灸拔罐:针灸拔罐,病去一半。同时可以拔出湿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