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时间伏前:7月7日初伏:7月17日中伏:7月27日加强:8月6日末伏:8月16日加强:8月26日地点:医院康复科(门诊三楼)上午9时—11时,下午2:30时—4时为艾灸时间,阴雨天气一般不艾灸。目前科室有6张床用于艾灸,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艾灸需要。咨询电话(工作时间)一提起“冬病夏治”,人们自然想到三伏贴。然而冬病夏治并非仅是三伏贴。凡是对冬季容易诱发的疾病有一些治疗及预防作用的方法,都可以称为“冬病夏治”。而中医临床中的艾灸便是一种很好的扶住人体阳气,强身健体的好办法。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艾灸?暖水袋或红外线理疗仪或电针能代替艾灸吗?答:不能艾燃烧时能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对人体的渗透力在10MM以上,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特殊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准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与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人类上千年唯独以艾为主做灸的原材料,自有原因。什么是冬病?所谓冬病是指冬天易于发作、冬天病情加重的一类疾患,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女子宫寒、老年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这类疾患往往病程较长、不易根治。冬季易发病除去冬季寒冷的外因之外,患者阳气不足时主要的内因,同时这类疾患久治不愈,耗伤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更加亏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阳气不足是这类疾病的核心病机。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反向思维的运用,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患有“冬病”的患者最好过的季节就是夏天了,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他们的病情会相对缓解,甚至消失,如果此时对这些相对缓解的疾病给予治疗或预防,有利于减轻冬季发病,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根据中医理论,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阳气在表,夏季养生宜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艾灸方法可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最好方法。冬病为什么要夏治?中医《黄帝内经》认为,天人是合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在此期间,人体经络气血流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顺势给人体补充适量阳气,为秋冬养阴做准备,并储备更多阳气(而冬病的核心病机是阳气不足,因此冬病夏治正切中“冬病”的病机),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能最大限度地祛风驱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艾灸疗法。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冬病夏至最适合用艾灸!中医用艾灸来补益,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腹部,肚脐往下四个手指并拢的距离,就是关元穴。关元和肚脐之间正好一半的地方就是气海穴。这两个穴位如果是温灸,温阳的作用非常好。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以人都可以随便施灸。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在家做艾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三伏灸的主要适应症1.肾阳虚所致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2.脾肾阳虚、风湿痹阻所致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3.脾胃阳虚所致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4.脾肾阳虚之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多、颜面或双下肢浮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疲软乏力、腹胀、腹泻及性欲低下、女性带下清稀、男性遗精、阳萎、早泄等临床症状。三伏灸的注意事项▲艾灸时间:成人半小时,以能耐受、无皮肤瘙痒、温热适中、不起泡为度。▲孕妇、高热、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活动期、糖尿病患者忌用。▲治疗期间饮食清淡为宜,忌食生冷、油腻、腥、酸、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治疗当天不宜冷水洗澡。▲一般连续治疗三年为一个大疗程,三九加治3—6次更能加强疗效。▲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要想使体内的寒气逼出来,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坚持。

?嵊泗传媒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by/114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