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一场以“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骨质损伤案例分析及临床修复方案研讨会”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在中国成都顺利召开。

本次学术交流会议医院李宏教授、医院阮雪峰院长、王宏伟院长、邓明俊主任等多名权威强直性脊柱炎领域诊疗专家,共同分析总结强直骨损程度与病情症状关联、骨损修复方案深度交流探讨,就抑制骨侵蚀保护脊柱对临床康复意义达成共识,促进强直诊疗领域发展,帮助患者做到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早期干预、精准治痛、保护脊柱、避免致残。

学术聚焦: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发展与骨融合过程

会上,众专家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强直炎症发展与骨融合过程深入研究探讨,医院李宏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发展与骨融合过程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炎症推动着强直病情的发展,堆积刺激导致脊柱关节处毛细血管淤堵,软组织粘连,造成微循环障碍,致药物无法进入病灶处发挥祛炎功效,药效变差,炎症祛不尽,病情难控,且关节腔炎症长期堆积造成对软骨的侵蚀和骨质损害,脊柱关节犹如沙漠的枯树,最终形成骨质粘连、融合、钙化,甚至残疾。

学术报告:强直性脊柱炎骨质损伤程度与病情程度的关联

同时医院阮雪峰院长对强直性脊柱炎骨质损伤程度与病情程度的关联发表专题学术报告:

根据近期收治的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脊柱骨质受损程度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在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26.84±6.46)岁,平均病程为(4.94±6.72)年,其腰椎骨质受损比例为59.63%,胸椎骨质受损比例为0.11%,颈椎骨质受损比例为26.98%,腰椎骨质受损更为常见;

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骨质受损程度增加。

通过上述数据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骨质受损分布以腰椎为主,且患者病程与骨质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患者骨质受损程度与最终致残有着密切关联

学术探讨:祛炎治痛是关键,

抑制骨侵蚀、防止骨融合更为重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强直患者常年用药病情仍在发展的原因在于,患者早期大多是长期依赖抗炎药,在急性期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并不能完全阻断骨增生过程、骨赘的形成,抑制骨侵蚀不能完全通过抗炎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因此药物能达到症状的缓解,无法阻断病情发展,多数患者仍会出现骨质粘连、钙化、融合。

“治疼痛、保脊柱、抗复发”为强直诊疗重中之重,在控制炎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抑制骨侵蚀、防止骨融合、保护脊柱才能达到不痛不僵、不畸不惨不赖药的临床康复状态。

学术结论:“抑制骨侵蚀,防治骨融合”实现保护脊柱、临床康复

医院王宏伟院长对强直性脊柱炎炎症与骨融合治疗手段发表重要讲话:

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和生物制剂通过抑制炎症可减少后期骨侵蚀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阻止骨进展,也就是说抑制骨侵蚀不能完全通过抗炎治疗就能解决问题。

目前可通过专科炎症、免疫与骨侵蚀专项检查,及国家专利技术,可达到全面祛炎治痛,精准松解粘连与修复骨质,恢复活动功能,保护脊柱,抵抗复发的目的。一方面,局部定点深层祛炎迅速解除疼痛的基础上,抑制骨侵蚀,防止骨融合,阻断病情发展,保护脊柱,恢复脊柱关节活动功能、矫正驼背畸形,从而真正实现临床康复;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全身免疫平衡,抵抗炎症再生,维持局部有效治疗的长效机制,建立自我抗病、抗复发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与会专家共同结合康复病例分析表示,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疼痛反复、脊柱关节损伤、骨质受损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难题,应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展开应用推广,对中晚期强直骨损患者实现临床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zl/130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