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0编者按: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乡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今年中国医师节前夕,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年“山东好医生”名单,多位基层医疗工作者入选。“双节”期间让我们把目光聚焦这些乡村医生,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守护者。王远平是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西王家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也是一位患者,一位受强直性脊柱炎折磨30年的患者。多年的病痛让王远平的身体变形、行走困难,然而他却坚持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看病送药,守护着大山里乡亲们的健康。那道身穿白大褂、背着行医箱、身体倾斜、走路歪歪扭扭的身影,是这个大山深处小村庄里最温暖人心的风景。西王家村位于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驻地西北20公里,四面环山,交通非常不便。王远平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的一户贫困家庭。王远平的父亲常年身患重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一家人全靠体弱的母亲勉强维持生计,家境非常贫寒。高一那年,王远平病倒了,经医院确诊,他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最终导致他的双髋关节强直,疼痛难忍,渐渐地他已经不能再下地走路了。亲眼目睹父亲饱受病痛折磨,自己又身患如此重病,这让王远平想要当一名医生,让更多的病人早日摆脱痛苦。他默默下定决心:要站起来,要学医,将来一定要当一个为村民服务的医生!为了实现梦想,他开始强迫自己像小孩一样重新学习站立和行走。强烈的疼痛让他几次想放弃,可为了梦想,他咬牙坚持,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血,渐渐地王远平可以抛开拐杖慢慢行走了。在每天坚持锻炼行走的同时,王远平一有空就自学医学书籍。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王远平考进了东港卫生学校,并顺利取得了毕业证书。年,好学的王远平又成功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并被镇卫生院招聘录用。当时,西王家村因为地处偏僻,村里一直没有乡村医生,村民看病要到8里路外的前石沟崖卫生室,非常不便。直到王远平回村成为村里第一个乡村医生,这种状况才彻底改变。王远平总是尽己所能为村民提供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热情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他坚持合理配方,对症下药,尽量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能吃药的不打针,能用健康生活方式调理的就不开药,而是开具“健康处方”。因为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王远平的腰部、腿部僵直,不能弯腰。很多时候,为了方便诊断检查,他要和病人保持同一个高度,所以常常选择跪立的姿势为病人听诊、量血压。尽管身患残疾,但对年事已高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王远平坚持送医上门。为了能及时给村民看病,王远平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虽然买了电动三轮车,但是在西王家村这个真正山村里,上坡下坡的路非常多,而且多坑洼不平,狭窄难走,王远平常常还是得依靠自己残疾的双腿为群众送医送药。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合家欢聚的节日,也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或者家属一个电话,他就立即背起药箱,忍着一路上腿钻心的疼,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风雨无阻。对超出诊疗范围的病人,王远平坚持亲医院治疗,甚至跑前跑后协助检查。王远平有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银行卡和现金,就是怕急诊病人转诊来不及带钱,他就随时帮着垫付。而陪诊的往返车费、住宿费、餐费他都是自己承担。如果陪诊的是困难老人、孤寡老人,他还为老人把饭准备好。一个健康人很难想象,像王远平这样一位强直性脊柱医院里来回奔波要经历怎样的艰难,陪诊后因为行走过多又要忍受怎样的痛苦。除了为村民看好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王远平也是一丝不苟。西王家村老年人比较多,平时这些老年人仍从事劳作,不太注重身体健康状况,王远平便挨家挨户上门为老年人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回访。有时候村民白天出门种地,王远平便晚上到村民家里为他们建档,回到卫生室还要整理档案,第二天接着为村民出诊。他热心健康科普,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参加知识讲座,他还自掏腰包购买日用品,作为参加讲座的礼品发放给村民。疫情期间,村民出行坐公交车和到公共场合要出示健康码。可是村里老年人大都没有智能手机,出示健康码成了困扰他们的难题。王远平看在眼里,自己掏钱购买了打印机和纸张免费为他们打印健康码。村民无论是健康上还是生活中面临的难题,点点滴滴王远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他能做到总会倾力相助,比如为外出不便的村民代充电费、手机话费,再比如帮助外出的村民联系出租车、联系通讯公司为村民维修电话,又比如用自己的手机帮助老年人联系在外务工的子女……等等等等,一桩桩一件件,这些在城里人看起来特别简单的事情,在山村老人眼中往往难以完成,全靠了王远平的热心,帮助他们在现代社会生活。王远平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大爱收获了不少荣誉,镇四德标兵、区政协委员、市道德模范、山东好人之星、全国医药界卫生界生命英雄、中国好人……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曾报道过他的事迹。王远平至今仍是单身,但并不是因为他的残疾。多年前一位女孩被他的身残志坚、勤劳朴实深深打动,丝毫不介意他身有残疾,唯一的要求就是他和自己离开山村去城里生活,王远平拒绝了,这段姻缘也因此断了。“当时我就想,这辈子别的什么事也不干了,就在这里干医生!再说我自己要走容易,但是乡亲们呢?他们生病了咋办呢?”这就是王远平,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却是村民心中的一盏灯,永远散发着生命的温暖与光辉。(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丽胡羽通讯员孔令曦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vliw.com//mjccwh/1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