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机会赴新疆工作,尽我所学回报社会,我由衷的高兴!一路走来,感谢的人太多,父母、遇到的老师、同学,读研究生的大学师生,真的需要我用一生来报答。”6月11日,河北工程大学力学研究室内,与病魔斗争了近二十年的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张率宁一脸的灿烂笑容。不久前,他向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邮寄了自己的招聘协议,即将踏上赴疆的列车,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贫寒家庭,小小少年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年11月,张率宁出生在江苏北部的一个乡村。他的降临让原本贫寒的家庭增添了不少活力,父亲在建筑工地上干劲十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事故导致腿部骨折落下残疾,患有风湿病的母亲病情加重,这个小家风雨飘摇中负重前行……由于自幼身体较弱,张率宁在校时常被同龄的小朋友嘲笑,他默默地承受,在家人的引导下将全部心思放到了学业上,三、四年级时数学经常考满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学三年级时,张率宁突然感到腿部疼痛,并且走路困难,诊出风湿性关节炎,虽然针灸治疗很见效,但没几年腿病复发,就这样反反复复,断断续续地针灸治疗一直持续到高二。高考后,医院正式诊断,张率宁患上的是一种难缠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此时,张率宁的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并伴随出现驼背、行走障碍等问题。“青少年时期,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正常和同学学习、游玩,所以有些自卑,性格日趋内向……多数时间是独自看书,和人交流很有限。”张率宁回想起少儿时期的成长,不免叹息。坎坷求学,自强少年不服输一路读到研究生特殊的境遇,让张率宁更加坚定地确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目标。即便是病情加重,他在病床上还坚持自学,“就是不想让自己掉队”。初中新增英语课,张率宁有些难以适应,整体成绩直接下滑,从“学霸”变为“学渣”。身体略有好转后,他申请了重读初一,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接着读。无数日夜,他忍着病痛刻苦读书……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数学考了满分,总成绩考了班级第三,步入班级尖子生行列。还没来得及高兴,张率宁突发腹泻数日,腿突然不能动弹,病情加重,父亲骑着三轮车带他治疗,但持续不见好转,初二开学后他没去上学,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治病生涯,早上针灸,下午休息康复……对坎坷的命运无可奈何之时,张率宁翻看各种励志书,“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无数个故事中,我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求学的决心。”张率宁告诉记者,病榻上他开始从最薄弱的英语入手,拿起了英语词典一页页开始背诵,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后,打开英语课文,原本如蝌蚪似的英语文章竟然通读了,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英语成绩上去了,他又开始复习数学,发现数学学习也变得特别简单……中考他不负众望考上了江苏省宿迁中学——当地最好的高中之一。进入高中,学科难度加大,虽然张率宁仍在病中坚持苦读,但成绩始终徘徊在中游水平。高二下学期,他出现驼背问题,经常半夜醒来腰特别酸痛,走路有些费劲。他咬着牙坚持完成学业,考上了三本。心有不甘的他选择了复读,开始思索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成功考入滨州学院读土木工程专业。赴疆任教,感恩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还没来得及分享考上大学的喜悦,病情加重的他被正式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在配合医生治疗一段时间后,他兴奋地走入大学校门。然而,大学内成绩不再是唯一的竞争指标,综合素质显得更加重要。眼看着多才多艺的同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不善言谈的他倍感迷茫。百无聊赖的他选择在网上打发时光……学校老师及时找他谈心,并鼓励他考研。有了新的目标,张率宁潜心求学,考上了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并获得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奖、学业奖学金。然而新的考验再次来临,张率宁病情突然加重,只能靠拄双拐走路。他担心因此不被学校接收。“没想到,邯郸人很热情。”张率宁说,学校力学研究所副教授赵亚军主动接收了他,并将其工作室安排在了一楼。谈及招收张率宁的经过,赵亚军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张率宁身上有股韧劲,很勤奋,我看到他,就想让他最大化发挥潜能,成为有用人才。”“每一次去找赵老师看论文,无论赵老师多忙,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帮我审阅论文,逐字逐句审阅和批改,及时指出并督促我及时修正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张率宁说,赵老师特别认真负责,并给他量身定做了一套人生发展方向和科研方向,并没有因为他身体不好而降低要求,而是不断督促其创作。张率宁开始专注读文献,学软件,业务理论水平有了质的改变,屡获学业奖学金,他内向的性格也逐渐开朗。“闲暇,我会做做锻炼,现在走路已经扔掉了双拐。”研究生即将毕业,同学们多数选择了一二线城市就业,而张率宁却选择了不同的路,当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来学校招聘时,他主动报名。“目前和学校的沟通很顺利,都很满意,我刚把三方协议寄去,就等着签字了……”张率宁说,自上学以来享受了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等优惠政策,更有许多老师、同学在生活和学业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虽然我自身能力一般,但我还是想为祖国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去祖国的大西北,当老师!尽己所能回馈社会。”(燕都融媒体记者陈正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wh/151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