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 脊柱炎诊断 >> 温暖人武部政委送21名孤儿参军
爱如阳光,传递温暖催生希望
(一)
去年10月末,李瑛作为河南省民权县人武部的政委,按工作要求,专程到新疆回访民权籍的新兵。走在戈壁滩上,他想起3年前被他送入部队的孤儿战士张玉思,并临时决定去看看他。张玉思是年遇见李瑛的,从此李瑛给张玉思阴霾笼罩的心灵带来爱的阳光,点亮了他的人生。
张玉思5岁那年成了孤儿。爸爸出事故身亡时,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隔三差五问奶奶,爸爸怎么不回家。这话像撕开奶奶还没愈合的伤口,奶奶搂着他老泪纵横地说:“你爸爸走了。”
张玉思刚失去爸爸的臂膀,随即又失落了母亲的怀抱。爸爸过完头七,妈妈无声无息地远走他乡,音讯全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破落的屋檐下,孤苦伶仃的小玉思与奶奶张洪兰相依为命。张奶奶背着两年前老伴病逝后留下的3万多元外债,含辛茹苦拉扯着小玉思,腰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
张奶奶与小玉思过着拮据的日子,除三间土坯房在岁月侵蚀下日渐破败、张奶奶脸上的皱纹悄然叠加、小玉思的身高逐年增高外,其他一切都在重复昨天的无奈。直到李瑛走进这个家,满脸皱褶的张奶奶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
那一次,时任民权县人武部副部长的李瑛到城关镇郭庄村驻队扶贫,来到张奶奶家,张奶奶告诉他,孙子张玉思初中二年级辍学,准备外出打工。
“孩子小,得回学校上课啊。”李瑛听说张玉思刚满14岁,不赞成他过早地走上社会。
“孙子看我干不动活,想早点挣钱。”张奶奶一脸的愁苦。
“大娘,以后您把玉思交给我吧。”李瑛知道,十四五岁正值青春叛逆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否则容易变成“问题少年”。出于对张玉思将来生计的考虑,李瑛帮他联系了技校,资助他重返校园。
张玉思的学校离人武部不远,李瑛业余时间常去看他。年冬天,李瑛发现张玉思的褥子、被子又薄又小,当晚让爱人从家里拿来一床新的。家属心细,一摸张玉思身上,外套里只有一件旧毛衣,不挡寒。第二天,又上街给他买了身棉袄和保暖内衣。
一到周末,李瑛就把张玉思带回家吃饭,让他体会到家的温暖。寒往暑来,李瑛这双温暖的大手慢慢抚平了张玉思心灵上的伤疤,一向孤僻的性格也变得开朗。
年7月,李瑛动员年满18岁的张玉思报名参军。新兵连,张玉思打电话告诉李瑛,说训练苦、天气冷,自己有些不适应。李瑛告诉他:“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越能磨砺人、成就人!”
“想想当孤儿的苦,训练再苦我也能咽下。”经过李瑛的开导,张玉思转变态度,埋头训练。第2年底,张玉思被连队评为“优秀士兵”,第3年当上班长。
看到曾经孤僻消沉的张玉思成长为训练骨干,当了班长,李瑛的心里如花儿般盛开。
帮助孤儿家夏收(二)
“兵儿子”频传捷报,让李瑛最有幸福感、成就感。
“李叔,我虽说嘴上喊李叔,其实心里真想叫您一声爸。没有您的关心,哪有我今天的成绩。”去年8月下旬,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团班长张太平在省军区特战狙击手武装越野比武中取得第一名,当天给李瑛报喜。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政委高兴地对战友说:“看到这些孩子进步,比我提职那时还兴奋!”的确,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孩子成才更有意义呢?
如果不是李瑛,张太平的命运之帆不知将被吹向何方。张太平8岁那年爸爸出事故去世,两个月后,妈妈不愿再继续守护支离破碎的家庭,出走这天傍晚,张太平和5岁的弟弟痛哭流涕抱着妈妈的腿不让走,可妈妈一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太平哭干了眼泪,绝望地背着弟弟回家,跟着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年迈的爷爷生活。从此,“妈妈”这个词潜伏在张太平心灵的伤口中,时时让他陷入悲楚的漩涡。
年腊月,大雪纷飞的清晨,李瑛到林七乡东新庄村慰问特困户,村干部把他领进张太平家。李瑛发现,虽然已是除夕,可张太平仍然穿着脏兮兮的旧衣服,连忙返回城里给他买了身新衣服。
打这天起,“穿军装的李叔”走进了张太平的世界。李瑛看张太平与爷爷每天都要到村东头的水井抬水吃,就自己掏钱帮张太平家打了一眼压井。张太平的爷爷行动不便,早春,麦苗需要追肥时,李瑛主动来帮助施肥、灌溉。麦忙时,他又带着民兵们来帮着抢收抢种……
年6月,李瑛听说,张太平想外出打工。原来,张太平个头高,老师推荐他进篮球队。爷爷舍不得花钱给他买运动鞋,他一气之下打起了“退学鼓”。
“我送你套新装备。”第二天,同样喜欢打篮球的李瑛给张太平买了双球鞋,连护腕、护膝和运动服一起送来了。偶尔周末有空的时候,李瑛还带张太平去打球,教他球技。
“人穷志不能穷,你只有自立自强才对得起爷爷奶奶。”李瑛拍着张太平的肩膀:“你长着一双手,以后要靠自己。”
学校放暑假,李瑛鼓励张太平到县城打工,带他找了一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张太平坚持勤工俭学,从劳动中体会着生活的道理,理解了爷爷的艰辛和不易,也更懂得了感恩回报。
年底,受李瑛影响,高中毕业的张太平报名参军。第2年当班长,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所在班荣获集体三等功。
“李叔,我给您带了些海边的特产,感谢您的教导。”年底,张太平首次探亲回来,没进家门就直奔人武部李瑛的办公室。李瑛一脸认真地说:“你把立功喜报给我带回来,比让我吃这些鱼虾还要好。”
张太平当场向李瑛立下誓言:“李叔,明年我不立功不回来见您!”
张太平有性格,李瑛相信他能说到做到。
年4月,福建省军区选拔特战队员,张太平作为尖子被团里推荐到省军区集训队。
李瑛听说这一消息,既为张太平高兴也担心他吃不消,立马赶往部队鼓励他:“你要给你爷爷争口气,要让你爸在天之灵为你高兴。”
每当张太平训练累得精疲力尽时,耳边总会响起李瑛的叮嘱,字字捶心,不由得又来了劲头。集训结束,他获得两个单项第一,综合成绩第5名,年底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何止张太平,李瑛送走的孤儿战士,玉林舰的防化班长伏冠宇、武警青海果洛支队的士官李孝阳、驻海南某部战士赵建,纷纷向他汇报喜讯。
选送孤儿参军(三)
善良不是李瑛帮扶孤儿的全部理由,责任才是支撑他远行的动力。
李瑛不是孤儿,却有着同样悲伤酸楚的成长经历,他兄弟姊妹6人,家里贫困潦倒。妈妈为家操碎了心,白天挣公分忙地里活,晚上缝缝补补忙家务,一天到晚闲不住,结果积劳成疾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下肢萎缩,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常年穿不好、吃不饱的饥贫生活,没有阻挡李瑛对知识的渴求。家中点不起煤油灯,他就跑出去借灯光学习。村里有间石磨房,全村人天天趁夜晚空闲赶着毛驴磨面,灯要点到鸡叫头遍。李瑛经常跑进磨房看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好几次,因为交不起学费,李瑛差点失学。村支书知道他家穷,看重他好学上进,每年号召村民们为他捐学费,乡亲们有的捐五分,有的捐一毛,拿不起钱的也要给李瑛送两斤面去。
初中、高中,李瑛每年都是优等生,成为当时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毕业当年,村支书看他有文化,把他送入了部队。
“瓜儿不能断了秧,人不能忘了本,你将来若能混出个模样,啥时候也不能忘了父老乡亲。”离开家时,老支书再三叮嘱李瑛。
李瑛比别人能吃苦、比别人能奉献,入伍第3年考上军校,很快从排长干到连长、副营长。正当他壮志满怀干事业时,母亲瘫痪了。为了照顾母亲,他从作战部队调入离家较近的商丘军分区。
年3月的一次聚会上,李瑛听说好友陈志强收养了两个孤儿汪洋、伏冠宇,妻子又生了双胞胎,日子过得很紧巴。
李瑛身高1米8,外表粗犷,心地却很善良细腻。他一听,直接向陈志强提出:“这俩孤儿交给我,我和你一起抚养。”
当时,14岁的汪洋在民权县武校上学。6月的一天,学校广播大喇叭突然传出“汪洋同学,家长找”的播报。正坐在操场发愣的他感到很意外,心想,志强叔说这周不来,怎么又来了呢?他跑过去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叔叔,手里还拎着蛋糕。
“小汪,今天是你的生日,志强叔忙,我来陪你过。”李瑛的话提醒了汪洋,连他都忘了自己的生日。
过完生日,汪洋怯怯地跟在李瑛身后往回走,他打量前面这个高大的背影,忽然觉得像父亲那样亲切。
从那以后,周五下午,李瑛经常出现在汪洋的校门口。汪洋看到“李叔”,心像飘荡的蒲公英种子,终于找到扎根的田野。
自从把汪洋、伏冠宇装进心里以后,李瑛开始北京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jc/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