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1202/6686556.html

年6月,湖南省的一个病房里传出了阵阵口琴声。

停下脚步,仔细聆听,便会发现这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其中还掺杂着啜泣声。

是哪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哄妈妈呢?

不得不说,这个“小男孩”可是例外,因为他今年已经46岁了。

那么,这对特殊的母子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故事还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01普通男孩,身体折叠

吹口琴的中年男子名叫李华。

年,李华出生在湖南永州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里。

到了上学的年纪,李华的父母咬了咬牙,拿出积蓄将他送到了学校。

在学校期间,李华虽没辜负父母的期望,但成绩也只得算得上一般水平。

对此,李华并不气馁,每每放学时都会自己多学习些许时间。

此外,李华十分懂事,在学习之余常会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若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发展下去,李华或许会因为普通而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人。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向来普通的自己竟然在18岁的时候被命运之神选中,并为此痛苦了28年。

年3月的一个清晨,李华正在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准备去学校,忽然感觉膝盖传出一阵抽搐疼。

突如其来的疼痛让他扶着墙走到床边坐下。

休息了十分钟,疼痛感逐渐减弱,李华才赶紧收拾好东西往学校跑去。

对于突如其来的“异样”,李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一直觉得是自己早上起床的时候太猛了,不小心让腿抽了筋。

可随着疼痛次数的增多以及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李华才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抽筋。

当李华将这件事情告诉母亲后,母亲突然想起缺钙的人容易这样,便去药店买了几瓶钙片。

谁知连续吃了几个月后,李华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看着儿子疼痛难忍的样子,李华的母亲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医院。

奇怪的是,一番检查后,医院并没有发现他的膝盖关节什么异常。

无奈,医生只得开了一些缓解疼痛的药让他回家了。

为了能早点康复,李华每日都谨遵医嘱按时服药。

当李华以为自己即将要摆脱疼痛带来的痛苦时,他的脖子竟然开始扭曲了,更让人意外地时,他的上半身也全都蜷缩在了一起。

看着李华的头贴着胸,胸又贴着肚子,脸直接贴着大腿的模样,母亲满心惊恐:“为什么我的儿子‘折叠’了?”

短暂的惊恐后,李华母亲满心着急,迫切想将面前这个90厘米儿子变成昔日的模样。

为此,李华母亲带着医院再次诊断。

经过一番诊断后,确认李华变成“折叠”模样,是因为患上了一种名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

02不死的癌症,“石化”28年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华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毕竟从没听过家里有人得过这种病。

震惊之余,她又有些欣喜,毕竟找到了病因,很可能就意味着儿子能痊愈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她的意料。

当李华母亲请求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治疗的时候,医生却摇了摇头:“对不起,我们无能为力。”

一时间,李华母亲差点栽倒在地,喃喃自语到:“怎么会这样呢?”

见到李华母亲这个样子,医生解释道:

“这个病我们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发病率大约是千分之一,从诊断结果看,病人的症状非常严重,医院没有条件,也没有把握做这个手术。”

医生的话把李华的母亲再次推向了深渊。

“儿子才18岁,他以后该怎么过?不!决不能就这样......”

回过神后,李华的母亲带医院。

她本以为会有一线生机在等她和儿子,然而,医院的回复都是一样的,“对不起,我们没有把握。”

看着母亲辛苦奔波的模样,李华心里不禁有些心疼,然后故作轻松地安慰道。

“妈,没事,只要您陪在我身边,我就很幸福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从李华确诊的第一天开始,他的一日三餐都需要母亲一勺一勺地喂,而这一喂就是28年。

未来一片“黑暗”,但厄运并没有停止,李华的上半身越来越“石化”了。

03难度堪比“珠穆朗玛峰”

天无绝人之路。

年年初,李华在一个病友群里得知了一医院任职的教授——陶惠人。

据说,陶惠人已经从事脊柱外科工作二十余年了,经他手痊愈的病人不在少数。

听到这样的“喜讯”,李华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第二天天刚亮,李华的母亲便带着儿子前往了深圳。

在母亲的陪护下,李华先后换乘汽车、高铁、出租车等一系列交通工具,成功深圳。

这是李华28年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而遗憾的是他这一路都没有看到沿途的美好风景。

医院后,陶惠人教授很快便面诊了李华。

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设想过很多次这位病人的样子,但当他真正看到时还是大吃一惊。

从医20多年,李华无疑是他医治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最严重的一位。

当陶惠人教授得知李华这28年都是母亲手把手照顾生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不由得对旁边这位花甲老人心生敬意。

虽然感动于母子二人之间的情谊,可他在处理问题上还是十分理智。

为了照顾病人的心理,陶惠人医生特地把李华的母亲叫到了病房外。

看着面前的老人,陶惠人不忍地开口道:

“我很理解您的感受,但是他这个病情非常严重,一旦手术失败,极易造成高位截瘫,甚至死亡,您确定要做这个手术吗?”

教授的话让李华的母亲明显一怔。

看着老人如此模样,陶惠人说道:“您别怕,您也可以把儿子带回家保守治疗,他同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再活几十年。”

谁知话音刚落,李华的母亲便哽咽道。

“可是我没有几个28年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走了以后谁来照顾他,不看着他自己生活我永远都不安心。”

听到这里,陶惠人教授基本上已经明白了家属的意思。

安慰好老人后,陶惠人下定决心要给出一个完美的计划,争取不给这位母亲留下遗憾。

为此,医院的几个脊柱外科专家开始紧急会议。

可是,当他们看到李华的脊柱扫描图时都纷纷摇头。

“这位病人的脊柱弯曲程度几乎要达到一周了,想要救他简直比登上珠穆朗玛峰还难。”

陶惠人教授又何尝不知道李华的严重性,但无论是出于一个医生还是一位父亲的角度,他都希望这个孩子能恢复如初。

经历了两周的反复斟酌与讨论,医院的专家们终于为李华量身定做出了一个方案。

他们决定在半年里实行4期手术,从头到脚,一步一步敲碎骨头,让李华抬起头直视前方,乃至站立行走。

04骨头敲断4次,重获新生

年6月13日,第一期手术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看着儿子被推进手术室时,李华的母亲不禁失声痛哭,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每次手术都是要把儿子的骨头打断。

她恨不得那个受罪的人是自己,可这一切只能儿子自己承受。

所幸,前三次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李华可以慢慢地抬起了头。

看着儿子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李华的母亲喜不胜收。

可是,也是这个时候,李华迎来了站立行走的最关键一步——最后一期手术。

年12月13日,李华第四次被推进手术室。

这一次的他需要把骨头打碎,植入钢钉,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

这次的手术与前三次相比无论是从风险还是难度来说都非常的大,而且也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手术的稳定性,避免李华因身体不稳导致神经损伤致截瘫的风险,手术全程都有医生跪趴着帮助李华稳定身体。

奇迹终于发生了。

在经历了4次“粉身碎骨”、植入22颗钢钉,历经28年花费70万后,李华终于重新看到了窗外的阳光。

在能站起来后,李华最期待的事就是能见陶惠人教授一面,相识一年了,他还不知这位救命恩人的模样。

后来,李华专门到陶惠人教授的办公室前等待。

当李华看见陶惠人教授后,他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

见此,陶惠人也连忙走上前去迎接让他坐在轮椅上,环顾李华一周后,他询问道:

“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脊柱恢复得还好吗?”

话音刚落,李华的眼泪便不自觉地掉了下来,陶教授真是除了母亲以外对自己最好的人了。

在医院恢复的过程中,躺在病床上的李华还自己用口琴学会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阵触人心弦的旋律不仅是献给陪伴了自己28年的母亲,更表示了对陶惠人教授救命之恩的感谢。

05步入正轨

年6月,距离第四次手术已经过去6个多月,李华的身体也在复健的过程中一天天好了起来。

当陶惠人教授告知他可以安心出院的时候,李华的心里激动不已。

可是在离开深圳之前,他还有一个心愿想要实现。

为此,他看着母亲,笑道:“妈,咱们去看海吧。”

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73岁的李华的母亲欣慰地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母子二人便推着轮椅去了深圳湾。

这是母子二人第一次看到蔚蓝的大海,也是第一次听到海风的沙沙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时美好的景色仿佛为此次重生庆祝。

从深圳回到家以后,李华每天都按照陶惠人教授的嘱托自行进行复健。

慢慢地,他便脱离了助行器,开始了起身行走。

终于,在47岁这一年迈出了重新出发的第一步。

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工作人员还特地邀请了陶惠人教授以及李华母子出席了晚会。

镜头前的李华看着与常人并无异样,反而是他的母亲与之前相比仿佛是换了一个人。

这位70多岁的母亲再也没有昔日以泪洗面的模样了,晚会上的她化着淡妆看起来比平时年轻了十几岁。

或许从李华站起来的那一刻开始,这位伟大的母亲才完全放下了心,也才开始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以后,李华便想着外出挣钱贴补家用:母亲照顾了自己一辈子,是时候享福了。

可考虑到身体的原因,他觉得还是自己做一些小生意更合适,这样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在母亲身边。

在和母亲商量后,李华决定在自家的村口开一家小卖部,主营烟酒副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年年初,李华的小卖部便正式开张,来消费的村民们每天都络绎不绝,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

眼看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多,李华便决定把家里的老房子翻修一番。

看着崭新的楼房和儿子挺直的背影,李华的母亲默默地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既庆幸又开心。

在李华的努力下,生活一天天地步入了正轨,如今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终身大事。

现在的他已经48岁了却仍然没有孩子,他非常希望母亲在有生之年能抱上孙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华一定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06总结

李华身体被敲断4次,植入22颗钢钉,被迫“折”叠28年后站起来的事情不可谓不励志,毕竟这场马拉松手术初始时,每个人都赌上了一切。

可是,在“励志”和“医学奇迹”背后,更让人感到刻骨铭心的时母亲的爱。

如若没有母亲20多年来如一日的守护,可能李华没有重新组合的可能,也没有“折叠人”的新生。

千万别等到晚的时候后悔莫及,空闲时多回家去看看爱你的“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vliw.com//mjccjc/15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