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AS),是脊椎及其附属组织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病变,常可累及到眼、肺、心血管、肾脏等多个脏器。症状常以膝、髋、骶骼关节疼痛为始,逐渐蔓延,上至枕骨,下至足跟。因反复疼痛,可导致脊柱前后左右不能屈伸、转侧,重者畸形而致残。历代医家类似“强脊炎”症状的病名记载有“龟背风”、“竹节风”、“骨痹”、“尪痹”、“大偻”等,认为本病是以肾虚为先,寒邪深入骨髓,气血凝滞,脊柱失去温煦所致。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但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对本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男性多见,且一般较女性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以20~0岁为高峰。16岁以前发病者称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45~50岁以后发病者称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因:本病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总之,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的体质因素有明显的关系,与先天禀赋不足直接相关,因肾虚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有形之邪自内发,或因督滞而感受外邪,使正气无力祛邪而致风、寒、湿之邪气滞留而引发本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变在脊柱,骶髂关节和腰背部,根源却在肾督。肾主骨生髓,藏精统督,肾所藏之精可分两种:一种是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人体元阴的别称,是天癸,肾气化生的物质基础;另一种是后天之精,指人机体的气、血、津液和食物中吸收的水谷之精,是人生长发育中作用比较突出和重要的部分,这两种精气相互依存。因此,任何一种精气不足,必受累到五脏六腑,引起肾虚,使身体虚衰,免疫力下降。肾精的盛衰关系着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坚强脆弱,肾精一旦亏虚,骨髓生化即失常,不能荣养骨骼,而生骨痹,使筋骨脆弱无力,腰膝疼痛,不得屈伸。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病因病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
1.遗传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AS病人HLA-B27阳性率高达90%~96%,而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4%~9%;HLA-B27阳性者AS发病率约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为1‰~2‰,相差约倍。有报道,AS一组亲属患AS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20~40倍[12],国内调查AS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4.2%,比正常人群高出倍。HLA-B27阳性健康者,亲属发生AS的机率远比HLA-B27阳性AS病人亲属低。所有这些说明HLA-B27在AS发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2.感染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Ebrimger[16]等发现AS病人大便中肺炎克雷白菌检出率为79%,而对照组<0%;在AS活动期中肠道肺炎克雷白菌的携带率及血清中针对该菌的IgA型抗体滴度均较对照组高,且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有人提高克雷白菌属与HLA-B27可能有抗原残期间交叉反应或有共同结构[17、18],如HLA-B27(宿主抗原残基72至77)与肺为克雷白菌(残基至19)其有同源性氧基酸序列,其他革兰阴怀菌是否有抗体与这种合成的肽序列结合,HLA-B27阳性AS病人有29%,而对照组仅5%[15]。Mason等统计,8
1.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早期症状常为腰骶痛或不适、晨僵等。也可表现为臀部、腹股沟酸痛或不适,症状可向下肢放射,类似坐骨神经痛。少数患者可以颈、胸痛为首发表现。症状在静止、休息时反而加重,活动后可以缓解。夜间腰痛可影响睡眠,严重者可在睡眠中痛醒,需下床活动后方能重新入睡。
约半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炎症为首发病状。常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较少表现为持续性租破坏性,的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其他症状如附着点炎所致胸助连结、脊椎骨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及足跟、足掌等部位疼痛。典型表现为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腰椎和胸廓活动度降低早期多为附着点炎引起,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后期为脊柱强直所致,对治疗反应不大。
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自下而上发生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消失,进而呈驼背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胸肋连结融合,胸廓变硬,呼吸靠隔肌运动。关节外表现包括眼葡萄膜炎、结膜炎、肺上叶纤维化、升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受累等。神经、肌肉症状如下肢麻木、感觉异常及肌肉萎缩等也不少见。晚期病例常伴严重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颈椎骨折常可致死。
强直性脊柱炎体征:
强直性脊柱炎体征常见体征为骶髂关节压病,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胸廓活动度减低,枕墙距>0等。
骶髂关节检查常用4字试验。方法: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曲置直腿上(双腿呈4字状)。检查者一手压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屈腿膝上搬、下压。如臀部出现疼痛,提示屈腿侧存在骶髂关节病变。
腰椎活动度检查常用Soh?ber试验。方法: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作一标记为零,向下作5cm标记,向上作10cm标记。让患者弯腰(保持双腿直立),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距离,若增加少于4cm则为阳性。
胸廓活动度检查:患者直立,用刻度软尺测其第4肋间隙水平(女性乳房下缘)深呼、吸之胸围差,小于5cm为异常。
强直性脊柱炎检查:血常规及血沉血常规可大致正常,部分病人可有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白细胞增多。多数病人在早期或活动期血沉增速,后期则血沉正常。血沉增速有助于对临床和X线表现可疑的病人进行诊断。尿常规当肾脏发生淀粉样变病时,可出现蛋白尿。
实验室及相关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或标记性指标。类风湿因子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A)升高。90%左右患者HLA-B27阳性。
二、影像学检查放射学骶髂关节炎是诊断的关键,因此提高其敏感性和可靠性均甚重要。
1.常规X线片简便经济,应用最广。临床常规照骨盆正位片除观察骶髂关节外,还便于了解髋关节、坐骨、耻骨联合等部位病变。腰椎是脊柱最早受累部位,除观察有无韧带钙化、脊柱竹节样变、椎体方形变,以及椎小关节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等外,尚可除外其他疾患。
2.骶髂关节CT检查CT分辨力高,层面无干扰,能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可用于对常规X线片难以确诊的病例。还可用于患者随访。
.骶髂关节MRI检查MRI检查能发现更早期的骶髂关节炎,但价格昂贵,尚难普及。
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常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腰骶关节劳损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理,休息后可缓解。
2.骨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AS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4.结核性脊椎炎临床症状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肿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确认AS不是RA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6.肠病性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AS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溃疡,水肿及血性腹泻;局限性肠炎的腹痛、营养障碍及瘘管形成;Whipple病的脂肪泻,急剧消瘦等,都有助于原发性疾病的诊断。肠病性关节病HLA-B27阳性性率低,Crohn病病人肠灌注液IgG增高,而AS病人肠灌液中IgG基本正常。
7.Reiter综合征和牛皮癣关节炎两病均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纤维环外纤维组织钙化),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AS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岕非对称损害,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代鉴别。
8.肿瘤肿瘤亦可引起进行性痛痛,需作全面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常用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其内容包括:
(1)临床标准:①腰痛、晨僵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体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为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双侧≥Ⅱ级或单侧Ⅲ~Ⅳ级。Ⅱ级为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们隙正常。Ⅲ级为明显异常,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等1项(或以上)改变。Ⅳ级为严重异常,即完全性关节强直。
()诊断: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任何临床标准者。
2.鉴别诊断应与机械性腰痛、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鉴别。早期,尤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者应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还应与其他脊柱关节病鉴别。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时腰、背痛等中轴关节症状少见。由于骨骼发育不成熟,骨盆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帮助
并发症
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据尸检发同约25%AS病例有主动脉根部病变,心脏受累在临床上可无症状,亦可有明显表现。临床有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约1%;约8%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可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时存在单独发生,严重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阿一斯综合征。当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前。少数发生主动脉瘤、心包炎和心肌炎。合并心脏病的AS病人,一般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脊柱炎及外周关节病变较多,全身症状较明显。Gould等检查21例AS病人心功能,发现AS病人的心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2.眼部病变:长期随房,25%AS病人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葡萄膜炎,后者偶可并发自发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复发,病情越长发生率愈高,但与脊柱炎的严重程度无关,有周围关节病者常见,少数可先于脊柱炎发生。眼部疾病常为自限性,有时需用皮质激素治疗,有的未经恰当治疗可致青光眼或失明。
.耳部病变:Gamilleri等报道42例AS病人中1/2例(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对照的4倍,而且,在发生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中,其关节外明显多于无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
4.肺部病变:少数AS病人后期可并发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X线检查显示双侧肺上叶弥漫性纤维化,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类似结核,需加以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古方病因病机分型:1.寒湿痹阻型
证见:腰骶部或者脊背疼痛,疼痛牵连到颈项,或者早晨起床腰骶部和背部僵硬,活动不利。逢阴雨天时疼痛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迟。
2.湿热阻络型
证见:腰骶脊背酸痛重着,或关节红肿疼痛,烦热,口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肾虚督空型
证见:腰骶脊背酸软疼痛,喜温喜按,劳累或遇寒加重,兼见畏寒肢冷、膝软无力,或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后期,舌淡苔白,脉沉细。
4.肝肾阴虚型
证见:腰骶脊背疼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或关节强直变形,曲伸不利,兼见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5.瘀血阻络型
证见:腰背疼痛剧烈,固定不移,夜间尤甚,活动减轻,或关节屈曲变形,舌黯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治疗:1.肾督亏虚、寒湿痹阻:
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2.肝肾阴虚、湿热痹阻:
多见于活动期。常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
多见于缓解期。常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羸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
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白癜风怎么诊断